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8.102.90
  • 期刊

運動體適能"333"與運動強度的探討

摘要


體適能「333」計畫推展因宣導推廣沒有考量人生不同發展階段及族群特殊性,導致社會普遍都以「心跳達每分鐘130次」爲度,忽略運動強度條件,致運動刺激並未有效提昇心肺適能。本文論述「運動強度」是機體從事運動/訓練產生適應,質變量變的充要條件,亦是改善心肺適能的關鍵,進而質疑「333」體適能計畫設訂之「運動強度」指標在大專實施之適切性。認知傳授不完整造成誤導,將會根深蒂固「333」運動案的推展,在「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及「運動頻率」概括應用於所有群體,即是典型事例。

關鍵字

333計畫 體適能 運動強度

參考文獻


黃玉娟、戴旭志、陳秀玲(2006)。大學生體育課程之外運動習慣與自我健康評估之探討。大專體育學刊。8(1),249-257。
陳冠錦、姚承義(2007)。大專院校開放研究生選修體育課之初探。大專體育。88,85-99。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2000).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Philadelphia:Lea and Febiger.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2006).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Philadelphia:Lea and Febiger.
Iwasaki, K.,Zhang, R.,Zuckerman, J. H.,Levinel, B. D.(2003).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the cardiovascular adaptation to endurance training in healthy adults: How much training for what benefit?.Journal Applied Physiology.95,1575-1583.

被引用紀錄


林毅成(2011)。高雄市民健康體適能促進策略性規劃之研究〔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3/CJCU.2011.00116
黃鴻鈞、洪偉欽、姚韋如(2022)。運動與厭食症:適應身體活動及運動處方觀點中華體育季刊36(2),201-210。https://doi.org/10.6223/qcpe.202206_36(2).0008
趙育德(2009)。外勤消防人員勤業務量、運動習慣與常訓運動表現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消防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61-1707200916365300
高從耀(2012)。心跳率控制訓練對老年人心肺適能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2154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