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34.62
  • 期刊

自行車手膝外側韌帶扭傷物理治療處理-個案報告

The Processing of Physical Therapy for Knee LCL Sprain of cyclist-Case Report

摘要


背景與目的:自行車是個很安全的運動,可以用來訓練肌力與肌耐力,因為是閉鎖性運動,一端肢體是被固定的足踝部固定在腳踏板上,對關節的穩定度要求較低,且又因為無負重運動,深受國人喜愛,從學前,小學生到青壯年銀髮族,莫不喜愛腳踏車運動,臺灣又是腳踏車王國,近年來蔚為風潮。取決於自行車運動特性:長時間重複性高、固定姿勢以及公路是意外碰撞造成運動傷害。常見因座位低、檔比過大造成髕-股關節壓力過大,形成膝前疼痛症候群。另一膝蓋外側疼痛常因:(1)髂脛束延展性下降造成在股骨的大轉子與膝蓋外側的摩擦,踩踏時膝蓋會左右偏,或者是膝蓋外開,從騎乘者後方看出。(2)關節活動度:髖與踝關節被固定,靠膝關節活動,容易內外偏。膝限於伸展屈曲,只有非常小的旋轉,內外偏並非正常的動作。(3)車架設計:兩側踏板之間的距離(q factor)。應該與輕鬆站立時,兩腳之間的距離同寬。男女之間的骨盆寬度不一樣。女性骨盆一般較寬,通常比較適合較寬的q factor,登山車的齒盤一般比公路車寬,因此需寬些。本研究分享1位從公路車手急性左膝外側韌帶扭傷個案,物理治療處理步驟之分享。方法:2017年3月,一群愛好公路車手包含物理治療師一起由臺中火車站出發沿濱海公路預計騎到高雄左營高鐵站共計209公里,1位43歲男性車手騎至臺南135公里時,過十字路口時為閃避1輛闖紅燈之汽車煞車不及只好由左側跳車以緊急煞車,此後發現左外側膝蓋疼痛,續騎30公里後左外膝劇烈疼痛,由隨隊物理治療師評估為髂脛束摩擦腓骨頭有紅腫現象,當下給予冰敷以及肌內效貼布貼紮,沿途每約20公里處冰敷、髂脛束延展,堅持到左營高鐵站完成209公里距離公路車騎乘。隔天因左膝外側劇烈疼痛到復健科門診:放射學檢查無骨折現象,疼痛位置為左外膝近端脛腓關節以及外側韌帶壓痛,疼痛指數6分,肌肉骨骼超音波掃描證實左膝外側副韌帶撕裂傷水腫現象。物理治療處置:1~3天以高頻率的經皮電刺激止痛、低能雷射、I型肌內效貼布,在膝伸直姿勢貼於兩側膝關節以,保護受傷外側韌帶,於膝彎曲姿勢以Y型貼紮髂脛束,均以10%牽張貼布貼紮。4~6天經皮電刺激止痛、低能雷射、肌內效貼布貼法一樣,但以0%牽張貼布貼紮。7~14天因皮膚對肌貼過敏,改加強髕骨護膝取代。疼痛指數降為3,增加髂脛束牽拉運動。14~28天因無疼痛取消經皮電刺激治療,改低能雷射、髂脛束自行牽拉、股內側肌訓練以及下肢本體覺訓練。結論:4週後超音波檢查外側韌帶撕裂處癒合無水腫,疼痛指數:第2天6分到第14天0分。臨床意義:物理治療師面對急性軟組織傷害時不需急著做測試,正確使用protection optimal loading ice compression elevation(POLICE)概念,肌內效貼布大幅降低軟組織續發傷害,讓個案早日回復正常活動。本研究推論,因交通意外讓外側韌帶受損而水腫,又長時間公路車運動引起髂脛束摩擦加劇,引發劇烈外膝疼痛。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