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5.15

摘要


近十五年來,人類為了追求健康與休閒積極從事運動,所從事的內容更是多樣化:從陸上、水上、甚至到空中,無所不在。在型態上包含:有氧及無氧運動。在質方面:有趣味性、有競爭性、還有冒險性。在運動強度方面:有劇烈的運動也有緩和的運動。過去認為運動是無聊、疲累,如今卻認為是享受的、健康的、有益的。同時也認為參與運動不必在乎技術或失敗,只要穿上運動服、運動鞋走上運動場,每個人都可以享受運動樂趣。由於兩性的平權,過去只有男性參與激烈的運動,現今女性一樣參與多樣的激烈運動,同時國際婦女組織,也在政治上、情感上給予支持,鼓勵女性參與各種激烈競技運動。規律運動可以提高體適能,也有助於提昇運動技巧。同時更具有下列幾種好處:(1)降低冠狀心臟病的危險(2)改善心理機能(3)改善骨質密度(4)改善外觀和自我信念(5)增進肌力與肌耐力(6)提昇心臟和肺臟的效率(7)減緩下背病痛(8)延緩老化和改善工作能力(9)改善身體組成(10)預防糖尿病(11)防範慢性病(12)舒解疲勞與放鬆。體適能包含二個範疇:(1)競技體適能(2)健康體適能競技體適能指的是從事特定運動項目所須的肌力、瞬發力、技術、耐力、敏捷性、協調性等運動員體適能。健康體適能是指一般人能勝任日常工作、享受休閒娛樂、有效處理意外傷害等一些身體能力。健康體適能的要素有:(1)心肺耐力(2)肌力與肌耐力(3)柔軟度(4)身體組成。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袁素娟(2011)。評估中部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肌肉骨骼不適及 介入成效之研究〔博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4/CSMU.2011.00125
黃羽彤(2015)。有氧運動與營養教育介入對大學過重女學生減重及體適能之影響〔碩士論文,義守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3/ISU.2015.00373
溫仁晧、楊昌斌(2020)。不同運動項目運動員之賽期訓練體適能成效分析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9(2),30-42。https://doi.org/10.6169/NCYUJPEHR.202012_19(2).03
劉大成(2004)。互動體感遊戲設計與應用—以國小學童為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9-0112200611353292
盧思穎(2005)。五千公尺跑步成績與有氧及肌肉適能的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004200717414066

延伸閱讀


  • 方進隆(1989)。運動與健康中華體育季刊3(3),50-55。https://doi.org/10.6223/qcpe.0303.198912.1410
  • 劉繼善(1988)。運動與健康政大體育(3),18-20。https://doi.org/10.30411/ZDTY.198810_(3).0004
  • 楊碧霞、蘇俊雄(2014)。運動體適能萬能學報(36),143-151。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P20110526004-201407-201508250010-201508250010-143-151
  • 簡坤鐘(2006)。健康體適能訓練臺大體育(45),19-36。https://doi.org/10.6568/NTUPES.200611_(45).0002
  • 林瀛洲(2014)。健康體適能中華民國內膜異位症婦女協會會刊21(7&8),14-15。https://doi.org/10.6498/EA.2014.21(7/8).5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