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0.219.65
  • 期刊

漢晉間聖人觀之內在性及其演變歷程析論

摘要


「聖人」的意涵進入漢代以後,在統一性政局的現實因素,及氣化宇宙論的思想脈絡下,將原先「德性」與「事功」的判準,轉入強調「天意」與「稟氣」的決定論下的產物。因此由於氣化思想的不斷深化,以及各階段的歷史因由,讓「聖人是否可學至」這一議題,更加趨向於「不可」的答案;而其中所隱含的一個內在問題,即是對於一種預設理想人格─「聖人」的實踐性的逐步瓦解;但彷彿也開出了另一向度,即對於各種決定下的人格類型,予以肯定。然而氣化思想邁入魏晉以後,受到新興的玄學思想的抬頭影響,讓決定論的、命定的思維受到動搖,進而轉入一種以境界來分判理想人格達致與否的思維,因此「聖人」的實踐性,似乎又重新見到一線曙光。本文從四個時期、五位思想家的學說中,所提出的「符命型」、「命定型」、「君鑒型」、「境界型」四類型聖人觀,便是對上述漢晉間聖人觀的內在性及其演變歷程,從事考察與分析後,所得到的結論。

關鍵字

聖人 決定論 實踐性 境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