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94.152
  • 期刊

中西哲學會通之「格義」與「逆格義」方法論的探討-以牟宗三先生的康德學與中國哲學研究爲例

An Inquiry into the Methodology of "Ana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Reverse Analogical Interpre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Centered on Prof. Mou Tsung-s

摘要


本論文將對牟宗三於康德學的詮釋、吸收、融攝、批判與轉化的創造,提出一反思與檢討。集中的焦點在於「現象」與「物自身」的超越區分之理解詮釋,一方面闡明牟先生是如何在「逆格義」的中西哲學交涉過程裡,經由康德學來融攝這對概念,又如何的轉化,而有嶄新的創造,締造爲「一心開二門」式的「無執」與「執」的存有論。全文將以牟先生的《現象與物自身》對比於康德學,做文獻的深層闡釋,並宏觀對比於中西哲學型態學之異同,而進一步對此中所造成概念的位移、滑轉、融通、銷解、重組,提出批評。再者,在這過程中,可以試圖做一後設的反思,去省察中國哲學方法論所涉的相關問題。

關鍵字

對比 轉化 闡釋 一心開二門 方法論 詮釋學

參考文獻


日本大藏經刊行會編輯(1983)。大正藏。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任繼愈。中國佛教史。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牟宗三(1976)。現象與物自身。臺灣:學生書局。
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北:學生書局。
牟宗三(1982)。佛性與般若。臺灣:學生書局。

被引用紀錄


劉哲豪(2014)。以唐君毅人文關懷之特性為核心的研究批評之探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4.00795
周詠盛(2018)。論當代儒學重構之問題與方法:以牟宗三與勞思光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80022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