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38.57.9
  • 期刊

農村特色食品之形成與發展:以深坑綠竹筍為例

摘要


台灣農業與農村的發展近二十年來逐步邁入整合地方發展、經濟活化與文化創造的新興走向。在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維護鄉村文化、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維護農業生產與生態平衡發展、確保資源永續利用等政策主軸的引導下,「發展本土特產,擴大市場需求」成為發展臺灣新農業的重要策略。在此新興文化經濟運作體制的影響下,農村特色食品已成為當代農村地方特色推廣行銷與農業產業文化發展極為關鍵的部分。本研究選取在特色食品形成與發展極具潛力的「深坑綠竹筍」作為深入探索的研究個案,運用當代文化經濟理論並結合地方發展行動者網絡理論作為中心概念架構,通過報紙報導的內容分析與論述分析以及主要行動者的深度訪談,細緻檢視臺灣農村特色食品的形塑運作與發展歷程。研究發現,在臺灣的報紙媒體上,「深坑」與「綠竹筍」之間的密切聯繫是近二十年才逐步浮現的發展,且在1990年代中期後快速增增長,並在2000-2009年間邁向高峰。有關「深坑綠竹筍」報導的分布趨勢,主要集中於「參與式活動」、「產季說明」、「專業比賽活動」等報導類型。在「深坑綠竹筍」逐步興起成為地方特色食品的過程中,源自相關文化中介者-農會推廣人員、地方節慶承辦人員、媒體公關公司成員等-所掌握的制度社會位置與特定知識技能,他們能夠對特質建構與地方形塑施展關鍵象徵意義的構連運作,促成了深坑地區與綠竹筍食品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聯繫逐步被建立且強化,進而帶動了「深坑綠竹筍」作為農村特色食品的廣泛發展。

被引用紀錄


邱元儂(2013)。飲食革命正流行—大王菜舖子的認同實踐與文化生產〔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2fTKU.2013.00282
郭名揚(2016)。坪林茶戶長:茶農、茶師、茶商的技藝養成與生命風格〔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601543
洪愷伶(2015)。臺灣稻米產銷合作與制度安排之探究─以台東縣池上鄉與關山鎮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5.02881
廖哲強(2013)。另類農食形塑歷程—古坑咖啡之個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3.1000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