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63.31
  • 學位論文

六朝詩歌聲律理論研究--以《文心雕龍.聲律篇》為討論中心

指導教授 : 張蓓蓓

摘要


本文題為「六朝詩歌聲律理論研究」,旨在探索文字的音聲之美,而藉由音聲排比,進一步討論規律、法度等「節奏」相關問題。換言之,本文著眼於六朝詩歌從聲韻到旋律理論的發明,尤其關注於後者的形成,「節奏」更是其中最重要的關鍵。 本文副標題「以《文心雕龍.聲律篇》為討論中心」,則意在尋一部六朝集大成的文論著作,以抽出其中關於「節奏」的重要切片,並將前後時期有關聲韻、旋律的理論排列、審視其逐步發展以致完備的痕跡。《文心雕龍》正是這樣一部首尾圓融、體大思精的著作,其〈聲律篇〉對「節奏」的看法大幅超越同時代之一般觀點;而配合現代語音、語法學相關知識,《文心雕龍.聲律篇》則是本研究的「切玉刀」。據此,本文之研究問題茲歸納如次: 一、「連字成文」在「秩序」上要如何組織安排? 二、由點到面的文字音律結構是如何形成的? 三、《文心雕龍.聲律篇》所預示的美學趨向性為何? 而本文在針對六朝以前相關理論、六朝文學環境與聲律理論及其聲音律調等相關重要概念進行文獻探討後,進而分別剖析《文心雕龍.聲律篇》中之秩序性(節奏與週期)、結構性(法度與聲病)與趨向性(和諧與美學)。最後,並總結如次: 六朝詩歌聲律理論是唐朝音律的先聲,其中《文心雕龍》具體指出由形式發展走向整全意境的必要性。劉勰的眼光放在藝術的整體格局,已能注意到形式與內容存在不可分割的關係:首先,「連字成文」在「秩序」上不只是形式的運作,還關乎「神明樞機」、「唇吻」、「心」、「氣」,是生命內在的節奏律動,是自然而然的生氣表現;其次,文字音律結構是由構字法度、構律法度到聲病問題層層節制,從點到面、從基礎思維到形式建構可謂「牽一髮動全身」,是經過嚴密組織、有整體考量的。而《文心雕龍.聲律篇》所預示的節奏發展方向正是由局部走向全體,朝形式與內容合一的方向前進。因此,聲律絕非單純的形式問題,而是一種結合內容意義的表現方式,到了六朝後期尤其如此,講究整體呈現就是一種美感境界,唐代詩歌正是在六朝的聲律基礎上,發展臻於文學藝術顛峰。

關鍵字

六朝 詩歌聲律 文心雕龍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周法高:〈說平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三本(1948),頁153-162。
鄭再發:〈漢語的句調與文學的節奏〉,輯於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聲韻論叢.第九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頁147-158。
丁邦新:〈從聲韻學看文學〉,《中外文學》第4卷第1期(1975),頁128-147。
梁曉虹:《佛教與漢語詞彙》(臺北:佛光文化,2001)。
徵引文獻

被引用紀錄


劉若緹(2011)。唐代詩格聲律論研究〔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1.00941
張娣明(2008)。魏晉南北朝詩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23079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