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236.62
  • 學位論文

貓城崛起:新北市猴硐貓觀光地景的形構

The Rising of Cat-town: The Formation of Cat-tourism Landscape at Houtong,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 王志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探討都市周緣沒落礦業聚落,如何力圖觀光化以尋求再發展機會,挪用當地資源作為發展利基。以新北市猴硐為例,作者通過參與式觀察和訪談,結合新聞與網路資料,獲得以下發現:首先,在城鄉關係轉折下,猴硐從供應資源的礦村,轉變為以自然景觀及礦業襲產吸引城市遊憩需求的主題園區,卻因緣際會在動物可愛化趨勢下,成為發展貓觀光的貓城。其次,聚焦於貓經濟內部動態,主要的民間和官方行動者彼此的合作、協調與衝突,體現為由不同論述、實作及物件構成的,複雜且不穩定的貓經濟網絡。第三,從自然塑造與動物權角度觀之,貓經濟的商品化、符號化與擬人化建構,演繹出自然的奇觀化凝視,也造成部分居民、狗等其他動物、病貓與棄貓,以及礦村記憶與認同的邊緣化。看似偶然的貓城崛起,體現的仍是台灣社會追求發展利益的不懈邏輯;但動物權理念已然發酵,形成荒謬娛樂地景中的抵抗異聲。

參考文獻


Mullin, Molly H. (2003)〈鏡子與視窗:人類與動物社會關係的社會文化研究〉(陳玉雲譯)《中外文學》,32(2): 41-72。
吳蕙如(2010)《我輩貓人:流浪貓保護運動的興起與建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韻琇(2013)《非營利動物保護團體社會企業化之研究—以台灣319愛貓協會為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素馨(1996)〈觀光新紀元-永續發展的選擇〉,《戶外遊憩研究》,9(4): 1-17。
蘇碩斌(2006)〈觀光�被觀光:日治台灣旅遊活動的社會學考察〉,《台灣社會學刊》,36: 167-20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