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8.247
  • 學位論文

石門水庫集水區大漢溪上游支流與下游主流河段臺灣石魚賓之生殖生物學與環境因子比較研究

Comparisons on Reproduction B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 Taiwan torrent carp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between Upper tributary in Shihmen Reservoir and Downstream sector of Da-han River, Taiwan

指導教授 : 李英周

摘要


石門水庫上游支流霞雲溪與下游主流崁津段兩處於大漢溪流域的距離相近,但環境迥異,加上水庫與攔砂壩設置所造成的阻隔更加深其上、下游環境的改變,導致魚類族群無法上溯迴游。本研究即針對優勢魚種臺灣石魚賓 的體型、數量、生殖,探討兩河段之差異。 於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期間,以電魚法與蝦籠法進行採樣,並測量環境因子,測量樣本魚體長、體重、性別、卵徑、孕卵數、組織切片、年齡與成長等分析,並估計生殖腺指數、肥滿度、50%成熟體長,並對環境因子進行主成份分析。結果顯示,上游體型瘦小,能進行生殖行為的親魚少,生殖力較弱,可能缺乏良好的環境供其生長並排放成熟卵,隱含大魚所需棲地減少與劣化;下游體型肥大,大多為成熟魚,隱含食物豐度高,生殖能力強,而肥滿度變化不明顯,推測為抵抗不穩的流量,所以身軀飽滿。雌雄差異方面,雌魚的比例隨著體長上升有明顯的增加,且雌魚體型較雄魚大,推測雌魚投資較多的時間與能量在生殖上,並且選擇了不同的成長速率及生殖消耗,及壽命不同所致。生殖期方面,上游生殖高峰在6-8月,而下游在3-5月,且生殖期下游較長,推測下游溫度較高不必煩惱食物來源,反而因水量不穩、濁度高,只要環境合適時即可進行生殖行為。而影響臺灣石魚賓 生殖期的因子除了溫度外,流量與底質組成也是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莊鈴川,2004。哈盆溪魚類族群棲地利用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
袁又罡,1994。以臺灣石魚賓 (Acrosscheilus paradoxus)作為水環境中污染之指
顏俊雄,1993。哈盆溪臺灣馬口魚(Zacco barbata)族群生態學之初步探討。國
張明雄,1989,有勝溪臺灣纓口鰍之生態學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
調查手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133-181頁。

被引用紀錄


謝昀諭(2014)。石門水庫集水區玉峰溪台灣鏟頷魚年齡成長與生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1544
宋承恩(2016)。以斗六堰長期生態監測資料分析優勢魚種洄游習性〔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041120161442519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