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202.214
  • 學位論文

活在無形牢籠裡:探討親密伴侶暴力中的高壓控管

Living in the Invisible Cage: A Study on Coercive Control in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指導教授 : 林萬億

摘要


高壓控管就像是親密伴侶關係之間的一灘淺水:折磨人的,往往不是單一的暴力事件,而是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不僅是因為高壓控管鑲嵌、累積在生活之中,更因為對當事人而言,她們的角色並不單是「受暴者」,她們同時是「妻子」、「母親」、「媳婦」、「妯娌」、「女兒」、「姐姐」或「妹妹」……。   本研究透過半結構的深度訪談,邀請4位曾遭受高壓控管的受暴婦女敘說受到高壓控管之生命經驗與脈絡,再以女性主義觀點和敘事途徑整理受訪者的受暴手段、因應方式、對暴力的認知與歸因,以及施暴者、親友、鄰居互動之經驗與想法,並分析在父權社會之下親密伴侶高壓控管的權力關係。   研究發現,生命故事不是非黑即白,無法用理論劃分,而受害者的因應行為包括「作為」與「不作為」,每個無能為力的嘆氣其實充滿了掙扎著、在夾縫中生存的痕跡。又,在現今的社會裡,以往「妻子是丈夫附屬品」的傳統思考已受到挑戰,但父權文化下的「親善型性別歧視」則成為親密伴侶暴力的重要風險;此外,維繫父權結構的不只是加害者,受害者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內化與認同看似無害的親善型性別角色期待。研究也發現,被控制一方「離開關係」的歷程應該被重新定義為「鬆動失衡權力關係」的過程,而非介入親密伴侶暴力的唯一解答。  最後,提出對臺灣家暴防治網絡成員、大眾媒體與教育,以及學術單位的建議。   如果說生活,是一灘會溺死絕大多數人的淺水(歐麗娟,2012),我期待能將我所擁有的詮釋權和話語權,用在生活中掙扎著泅泳的人們身上;希望她們為了生活下去的喘息聲能被社會聽見,更期待讓水位加深的親密關係暴力,能從此消失。

參考文獻


潘淑滿(2005)。臺灣母職圖像。女學學誌,20,41-91。
王珮玲(2010)。親密伴侶暴力案件保護令成效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以禁制、遷出及遠離令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4(2),1-47。2015年10月25日,取自網址: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0287337-201012-201102190009-201102190009-1-47
柯麗評(2009)。當敘事、女性主義走入社會工作─再度遇見受暴婦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南投。
蔡淑真(2006)。家庭價值的文化脈絡與受暴婦女的抉擇-從婚姻暴力社會工作者觀點出發。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Campbell J.C., Webster, Koziol-McLain, Block, Campbell D., Curry,... Laughon. (2003). Risk factors for femicide in abusive relationships: Results from a multisite case control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3(7):1089–1097. Retrieved December 29, 2013, from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447915/pdf/0931089.pdf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