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200.86
  • 學位論文

崇緯抑讖:東漢到唐初讖緯觀念的轉變

The transition of Ch'en-wei from Eastern Han Dynasty to early Tang Dynasty

指導教授 : 甘懷真

摘要


本論文旨在研究讖緯觀念興起、大盛到逐漸瀰散的過程,時代界定自東漢開始,下限於唐高宗時期《隋書》的完成。筆者採用從後向前逆向追索的方式,先分析《隋書•經籍志》作者們(即唐代官員)所呈現的讖緯觀念,再進一步追問:從東漢到魏晉南北朝期間,讖緯觀念發生了什麼變化,從而影響、形塑隋唐時期官員、學者的認識。 筆者認為,「觀念的轉變」呈現在文本記載以及詞彙的使用之中,觀念的轉變也影響著歷史時空中主體的行動。因此,若欲研究讖緯觀念的轉變,便需透過文本,以及「讖」「緯」字詞的使用脈絡方能得知。其次,筆者設定兩種時空主體:官方統治者、學者士人,以考察觀念、行動間的相互介入。 「讖」的原始意涵是預言,「緯」則是觀星象用語。戰國、秦漢時期,「讖」因為預言的神秘性而成為統治者建立「天命授受」等統治正當性的重要工具。同時期,民間也出現「日書」、「讖書」等預決吉凶的文本。「緯」則在星象用語的脈絡外,逐漸出現形容織布之縱、橫絲線的「經緯」用法。 王莽與東漢光武帝是統治者運用政治性預言的代表,因此筆者以「符命革命」、「圖讖革命」來考察讖言在二者建政過程中的關鍵地位。其次,東漢光武帝即位後,開始將眾多讖言蒐集、修訂為官方版本,並藉封禪禮之時頒行天下。學者稱東漢光武帝所蒐訂者為東漢「官訂圖讖」,也是今日讖緯輯本之主體。「官定圖讖」對東漢朝政具有相當影響力,如明帝、章帝時的禮制改革,安帝、順帝以降的曆法興替。再者,東漢政府頒行「官定圖讖」後,著重將之與知識領域的主流──經學結合,透過知識權威使「官定圖讖」地位更加崇重,也影響到名稱上出現「經讖」的用法。章帝朝白虎觀經學會議召開過程中,「官定圖讖」即成為經學家發為議論的重要基礎。 後世學者常因「讖」、「緯」連用認為兩者並無差別,實則「緯」由星象、星圖的原始意涵進一步轉變為「解式經書的緯書」是東漢中後期方出現的用法,尤其是「緯書」、「緯術」等稱呼之出現。對照「緯書」一詞所指涉的文本可知與「經讖」高度重合,因此筆者推測:當「官定圖讖」與經學義理結合為「經讖」後,「讖」逐漸喪失預言功能而增加解經性質,東漢經學家因此將之改變名稱而為「緯書」,遂使「讖緯」成為一固定、通用語詞。 魏晉南北朝時期「讖」、「緯」受到官方統治者、學者士人間的不同對待。自官方立場而論,圖讖、讖言若可支持其統治正當性則可加以運用無妨;但圖讖、讖言具有模糊空間而削弱己身統治正當性時,則必須加以搜查、禁毀。另一方面,自西晉以降統治者愈發重視國家禮制的建立,試圖以理性化的國家禮典、法律取代神秘的圖讖預言、祥瑞符命,因此減低統治者對於圖讖的運用。自學者士人立場分析,東漢「官定圖讖」託言為孔子聖人所作,加上內含眾多經學議論,是以魏晉南北朝學者將文本中分別出「七經緯」、「河圖」、「雒書」,一方面推崇「七經緯」源自聖人,同時將「河圖」、「雒書」與南北朝時期不斷出現的各式雜讖、佛道讖言貶抑為方士之言,逐步置於知識體系的邊陲。 魏晉南北朝的統治者、學者士人依其不同立場、知識背景,卻對讖緯文本採取分別「讖」、「緯」,崇「緯」、抑「讖」的共同做法,影響《隋書•經籍志》作者們對於讖緯文本的認識。隋唐時期可視為「崇緯抑讖」觀念的完成,筆者將觀察唐初經學、史學、集部等不同知識領域中「崇緯抑讖」所產生的影響。最後,筆者將討論「統治者的禁制與運用」、「學者士人的接受與非議」如何對「知識的主流與邊陲」位置產生相互的影響。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鄭雯馨,《王莽的經學與政治》,台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國94年碩士論文。
陳槃,〈讖緯釋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1本3分,1947年。
黃復山,〈蕭吉《五行大義》與讖緯關係探討〉,《書目季刊》,38卷2期,民國93年。
黃彰健,《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專刊,民國71年
徵引文獻

被引用紀錄


張維玲(2015)。經典詮釋與權力競逐: 北宋前期「太平」的形塑與解構(960-1063)〔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10327
傅揚(2011)。從喪亂到太平──隋朝的歷史記憶與意識形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0202
羅聖堡(2010)。漢宋《孝經》學論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009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