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6.26.20
  • 學位論文

性別意識的認同與實踐:以媒介職場的實踐經驗為例

指導教授 : 林鶴玲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性別意識的主張是一種不同於主流的事實建構,而當彼此互動的人們所認知的事實建構有所出入時,便會導致日常生活的差異及衝突。身處於媒介職場的性別意識行動者,便是在這差異與衝突中,試圖尋找出一個實踐與安身的平衡點。本文的問題意識,就是去考察這個平衡點究竟是在何種力量拉鋸與策略考量中建構出來的。 由於性別意識的實踐行動是在主觀意識和客觀結構相互配合下所產生的,所以行動者對於性別意識有著什麼樣的意義認同,便影響了她�他所採取的實踐行動,當行動者歷經不同的性別意識養成過程時,便會導引出別異的性別意識實踐意義來。而就客觀結構而言,媒介生產是個組織集合(organization-set)的概念,各個元素間會彼此影響與監控,所以身處於如此環環相扣的產製環境之內,就意味著性別意識者在付諸實踐時,必須與不同的控制元素討價還價,包括場域結構的制度限制和組織文化的多層控管,都會在行動者的實踐經驗中造成種種的反挫力量。然而,僅談限制太沈重,因為權力和抵抗本是一體兩面的概念,所以我在談完權力的佈局之後,也轉而以抵抗的角度來分析媒介職場的性別意識行動者如何運用隱蔽文本的抵抗形式在媒介生產中包裝、挾帶和偷渡自我的性別意識,並以分享的角度來探看行動者如何在這之中發展出一個寶貴的工具箱,讓其在重重秩序限制之中找到實踐的出口和曙光。

關鍵字

性別意識 實踐 抵抗 媒介生態 工具箱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盧蕙馨(1993)。〈兩個婦女團體的「談心」聚會:挑戰男性霸權的儀式表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2 ,183-222。
顧燕翎(1993)。〈從週期理論與階段理論看我國婦女運動與女性意識的發展(上)〉《律師通訊》169,25-32。
張亦絢(2003)。《最好的時光》。台北:麥田。
蕭昭君(2003)。〈誰需要女性主義的教育?—一個師資培育者自我解放的行動研究〉。《意識•認同•實踐——2003年女性主義學術研討會》。新竹:清華大學性別與社會研究室。
蕭蘋(2004)。〈女性記者與新聞中的性別再現:制度與組織層次的分析〉。《性別與媒體工作坊》。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被引用紀錄


龐駿安(2016)。性別霸權的再製與抵抗:身體展演與服裝之觀察〔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3783
陳莞欣(2015)。初探乙女遊戲性別意涵〔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2413
江宜靜(2009)。性侵害新聞中的強暴迷思與場域互動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10185
劉冠吟(2008)。社會資本與網絡:科技產業公關與記者互動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10327
陳偉棻(2008)。性別意識和線上交友自我形象的建構與認同--以PTT的Alltogether版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174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