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218.254
  • 學位論文

荀子的人性向善論

Xunzi'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s tending toward goodness"

指導教授 : 傅佩榮

摘要


本論文旨在論證荀子的人性論屬於「人性向善論」。為了論證的需要,本文首先援引「日常用法原則」(The rule of common usage)探討「人性」一詞的日常用法,指出「人性」一詞可有兩個用法:有時是指人和動物的共性,有時則指人所以為人的獨特性。而歷來所謂「人性有善有惡」之論,正是基於以上兩方面而提出來的。因此,忽略或偏向於任何一面,都未必足以構成關於人性的討論。基於這個認定,本論文試圖以「人性」一詞的日常用法詮釋荀子的人性論,指出荀子對於人性的探討,亦是基於上述兩種用法而提出來的。 本論文在深入分析荀子的人性論之前,先為荀子所謂「性」進行「正名」:荀子所用的「性」字,在許多語境中並不是泛指普遍、一般的性,而是專指人性。在論證了這一點之後,本論文借用Donnellan的「指稱性使用」(referential use)此一概念作出如下的宣言:就算荀子所謂「性」多數專指人性,但這個「性」字在不同的段落中也有不同的指稱:有時候它僅僅指稱某些致亂、向惡的情欲,而不涉及人性的全部。有時候甚至僅僅指稱人性中某些向善的潛能。如此,便可以消解荀子的「性論」中一些看似互相衝突的問題。接著,本文提出充分的理由支持「辨」和「義」各有兩種用法,而它們其中一個用法可以被視為「人之性」。而本文亦借用Donald Munro的用語,把「辨」的其中一義釐定為「評價之心」(evaluating mind),把「義」的其中一義釐定為「訓令之心」(commanding mind)。如此設計的目的,是要為論證荀子的「人性向善論」做好鋪路的工作。 為什麼本論文要反覆論證一般所謂「人性」以及荀子所謂「人之性」必須包含人所以為人的部分呢?目的只有一個:為荀子的人性向善論作好論證上的準備。詳言之,由於傅佩榮先生所設想的「人性向善論」,其所謂「人性」專指人所以為人的一些潛能,而這些潛能,正是一些向善的因素。因此,本論文確有需要首先論證荀子是依「人性」一詞的日常用法來探討人性的。這個作法有兩個好處:一,遵守語詞的日常用法是人際溝通的基礎,因此,論證荀子對於人性的探討合乎「人性」一詞的日常用法,便證明了其討論的出發點是合理的。二,人的獨特性,一般是指人性裡面一些向善的潛能。譬如孟子的四端即是。論證荀子同意人性有向善之性,荀子的「人性向善論」方有良好的建立根據。 本論文的最後一章即著手建立荀子的人性向善論。首先,本文引介和發揮傅佩榮先生的人性向善論,整理出人性向善論的一些基本主張。其次,介紹傅佩榮先生如何論證荀子對於人性的看法是「人性向善」。接著,本文在傅先生論點的基礎上,分三個線索論證荀子的人性向善論。第一,從「心」與「道」的關係論證人性向善。第二,從「辨」和「義」的兩個意思論證人性向善。第三,從「性」和「偽」的關係論證人性向善。通過這三個線索,荀子的人性向善論便獲得一個合理而完整的理論架構。

關鍵字

人性向善論 日常用法原則 人性 荀子 傅佩榮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The theory of

參考文獻


傅佩榮、林安梧(主講),〈「人性向善論」與「人性善向論」——關於先秦儒家人性論的論辯〉,《哲學雜誌》第五期,1993年6月,PP. 78~107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香港中文大學祟基書院,1971年10月初版)
蔡仁厚,《儒家心性之學論要》,(臺北市,文津,民79年7月)
袁保新,〈「孟子道性善」的釐清與辨正〉,《鵝湖學誌》第七期,1991年12月,PP. 1~26
李瑞全,〈孟子哲學中「性」一詞的意義分析〉,《鵝湖學誌》第四期,1990年6月,PP. 31~42

被引用紀錄


翁瑜青(2011)。孟荀人性論比較〔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1.00024
陳禮彰(2009)。荀子人性論及其實踐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70031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