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9.2.122
  • 學位論文

「多源」的組成與「相似」的風格:試探屏東縣來義部落人群組成與建築風格間的關連

The Multi-Origins of Group and the Similarity on Houses Style: A Case Study at Lai-Yi, a Paiwan Tribe

指導教授 : 陳瑪玲

摘要


本研究透過分析家族與族群遷移史以及石板家屋結構的建築過程,一方面指出不能單純以建築風格的相似就忽視排灣族部落多源組成的可能,並也同時展現為何難以在石板家屋結構上發現區分不同來源群體之物質證據的原因。 由於頻繁的通婚與遷移行為,一個排灣族部落,實際上多由許多不同來源的群體所構成,這些群體間的差異可能會大至族群間的差異,或者基本上,至少也會是在家族層次的不同。來義過去由於將部落中大頭目家的家族遷移史直接等同於部落的遷移史的這種傳統預設,造成鮮有不同族群或家族版本的遷移史。原本基於部落中對於創始頭目家的尊重、部落土地權維持的需要以及知識權的掌握等因素,頭目家史形成了部落史傳承的主軸,並且不易變動的這種預設,理論上是可以成立的。但對來義不同家族遷移史的討論顯示出,在不同時期與不同學者的記錄中,同樣家族的家族史可能會受到權力、宗教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迥異的版本。而其餘的頭目家族雖然的確分享了最大頭目家的家族史,卻並沒有因此就完全覆蓋或拋棄自身家族的家族史。知識權掌握的不同以及對於土地權利聲稱的需求,的確造成了貴族與平民之間對於家族史記憶上的差異,但對於同樣都握有知識權的不同頭目家族而言,對於其它家族的家族史引借,是未來權力獲得與地位聲稱的伏筆。因此,即使今日難以由物質文化上找到直接或決定性的區隔,語言學方面也顯示部落內有共通而無區隔的語言,但排灣族部落由如箕模系與排灣系等被描述為不同來源的族群所共同組成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而透過遷移史找尋舊社遺址位置的考古研究策略,受到遷移史會被操作的影響,必須考慮其應用方式。透過遷移史而得到舊社遺址的名稱與位置,以及確認該舊社遺址與現生群體間的延續性,仍是可靠且有效的,因為即使頭目地位間產生變化,遷移地點的數目應該只會增加而不會被消除,這是由於土地權力聲張的最大化,以及強調自身權力獲得與傳承的正統性等因素。不過為了納入不同的遷移地點與路徑,在順序與時間上可能會有比較大的誤差,所以在不同的舊社遺址間,仍有不同群體組成的可能性存在,因而對於遺址的生活時間和前後順序,必須透過實際的定年資料才能確定。此外,在關於舊社遺址中,族群的組成、家族的分布與建築風格的表現等議題上,問題的預設必須考量到部落中多源組成的可能與遷移史此種文本會被操作所帶來的影響。 部落內因通婚而造成在家族間親戚關係上的混雜,反映在一個部落成員可以有多重認同的現象上。而這種現象在貴族家族中比平民家族表現的更為明顯,因此由不同部落間相同的貴族家族區分出發展的圖像,在沒有明白各部落的貴族家族進入部落的方式是新佔創建或是與原據居群體合併,以及各部落內頭目權力的轉換過程之前,顯然是會被質疑的。而雖然部落是一多源的組成,但部落中主要的區隔也有可能不會在於不同來源群體的劃分,而是強調部落內與部落外,例如來義與非來義此種區隔。造成此一現象的動力在內在方面可能來自於土地權的聲稱與保有、屬民的追求等,在外在方面則可能受到獵人頭等生存壓力與不同跨部落家族間的權力擴張競爭影響等。這種社會內在動力所造成的影響,可能會大於其它諸如族群或家族等血緣上的區隔,亦即展現出的是一種對於部落內一致性的追求大於區隔的傾向。 這種傾向一方面解釋了之所以難以由石板家屋結構上區隔出族群或家族的界線,主要是因為在建築家屋的過程中,參與工作者,提出意見者,以及主導者的範圍,都有可能超過三代血緣關係所構成的家族核心範圍,但也並不等同於全體部落成員,而是限定在一由不同社會關係所構成的一廣義的親屬範圍之內,是一個部落中跨家族的群體,也就是本文中家系的範圍。除非是在部落創建時間仍相當短,部落內不同家族間尚未密切通婚,以及家屋尚未被多次整修的狀況下,不同家屋之間才可能會顯示出較明顯的由不同來源群體所建築的區隔。另一方面,或許也能解釋為何在過去學者的研究中,多會將排灣族的部落預設為均質且單純的組成。因此,雖然部落可以被視為一獨立自主的分析單位,但這只表示部落是一共同認同的人群集合而不一定是一個血緣相同的人群集合。相似的建築過程與建築過程中經驗累積的強調和模仿的學習方式,皆是造成來義石板家屋結構在外觀上相似的原因,並也呼應了在來義,最主要的認同在於來義與非來義之間的區隔。因此雖然是多源的組成,但是在以往由居住區域、祭儀與禁婚所構成的限制被打破之後,內在的社會動力迅速的將原本不同來源間的區隔消除,也造成了建築風格與群體組成來源上不相對的圖像。同時展現出排灣族部落內對於家屋結構上包括族群、家族等群體界線的操作,遠比單純反映出建築者成長背景與知識來源的假設來的複雜。 本研究的討論並無直接處理到語言學的劃分,也就是目前分類系統的主要依據,因此雖然可以推測這種權力、土地的需求與同部落的認同可能也會反映在語言的互通與學習上,但以目前的材料仍只能指出現有分類架構下的確可能有盲點的存在,故在做進一步的討論時須小心謹慎。

關鍵字

排灣族 來義 多源 石板屋 遷移史 建築風格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Paiwan Lai Yi House Multi-origins Migration Style

參考文獻


1983 〈排灣族貴族制度的再探討─以大社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集刊》55:1-48。
1956 〈來義鄉排灣族中箕模人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55-83。
2004 〈當代排灣族頭目權威的建構:以土坂村Patjalinuk頭目家為例〉,《階序與權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台北:南港。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編譯)
日本順益台灣原住民研究會 編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