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51.141
  • 學位論文

對外投資對產業結構與勞動結構調整之影響

指導教授 : 劉孟俊 周治邦

摘要


在國際化與全球化的風潮下,對外投資已成為各國企業開拓市場與提昇競爭力的主要策略之一。衰退產業為延續其企業生命,須找尋成本低廉的海外生產基地,而具有比較利益的產業亦須藉由對外投資,進行全球佈局,以維持並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然產業外移後,將加速本國的產業結構調整,且造成傳統產業的流失與新興產業的出現,亦將導致勞動市場發生結構性轉變。 過去多數研究對外投資影響投資國產業及就業之相關文獻,僅運用個體廠商的資料,或就單一國家之經驗進行討論,並未針對跨國資料進行分析。本研究採用48個國家,跨越17期的跨國跨期間之時間序列追蹤調查資料,運用GLS計量模式,進行實證模型分析,以探討各國進行海外投資後,是否影響其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以及造成勞動的就業結構產生變化。 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本國的直接對外投資規模對工業部門的就業人數比重呈現負向的影響,反映出在全球化的架構下,資本移動對於一國工業部門的就業比重有相當大的影響。即進行對外投資將加快本國的產業結構調整之速度,而產生過高的調整成本,如能改善本國的投資環境,將有助於減緩國內資本外移的速度。此外,貿易開放程度越高,有助於減緩對外投資造成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速度。透過鼓勵本國貿易自由化,減少無謂的貿易障礙,促使本國加入全球生產分工網絡,可避免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過快,而降低產業結構的調整成本。 就勞動結構變動方面而言,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越大,將促使各國國內的勞動市場對高技術勞動力的相對需求上升,增加對專業、管理與高技術等白領員工的雇用量,而對低技術勞動力的就業產生衝擊。另外,在全球化的風潮下,貿易可視為國內就業市場面對不同技術型態的勞動需求轉變所衍生的結果,然而資金的跨國移動 (即對外直接投資) 已逐漸成為現今國際間技術移轉與外溢的主要傳遞管道,因此貿易對國內勞動結構的影響力則相對降低。

關鍵字

去工業化 對外投資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FDI deindustrialization

參考文獻


Lipsey Robert E., Eric Ramstetter, & Magnus Blomstrom (2000), “Outward FDI and Home Country Exports: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SSE/EFI Working Paper Seri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369.
Abe, K. (1992), “Japa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SA: Direct Investment, Hollowing-out and Deindustrialization,” Economic, Industrial, and Managerial Coordination between Japan and the US, 27-59.
Berman, E., Bound, J. and Z. Griliches (1994), “Changes in the Demand for Skilled Labor Within U.S. Manufacturing: Evidence from the Annual Survey of Manufacturer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9: 367-97.
Blomstrom, M., G. Fors and R. Lipsey (1997), “Foreign Direct and Employment: Home Country Exper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Economic Journal, 107:1787-97.
Harrigan James (1999), “Estimation of 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Industry Production Func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7: 267-93.

被引用紀錄


李佳霖(2015)。中國大陸對外直接投資與台灣政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1099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