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185.180
  • 學位論文

酷兒再生產:女同志的親職實作、生殖科技使用與情感認同

Queer Reproduction: Lesbians Parenting Practice、Using of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nd Emotional Identity

指導教授 : 吳嘉苓.
共同指導教授 : 趙彥寧.(Yen-Ning Chao)

摘要


本文藉用Mamo的<<酷兒再生產>>為題名,意指除了既有的異性戀核心家庭,其他種類的家庭與親子型態正在發生,並且Mamo文中主要討論女同志使用人工生殖以達懷孕目的的過程,指出這是一種「酷兒的」(queer)的生殖過程,而本文中除了討論生殖科技使用方式亦同時討論女同志伴侶組成家庭、育兒,日常親職與家務實作的面向,正是希望可以拓展「再生產」不只是生殖過程,亦涵蓋家務工作等等恢復勞動力的工作。 從女同志媽媽的親職實作當中,可以看到母職不再只是女性進入異性戀婚姻所必須負擔的義務責任,而具有更多樣的意義。想要小孩這個看似同一的行動,卻具有兩種不一樣的意義,主要的分野在於親子關係與伴侶關係結合的程度。對於小孩的渴求可能來自於在不穩定的同志伴侶關係之外建立長久穩定的親密關係,或是在另一種情況中,想要小孩的慾望與伴侶關係的穩定高度結合,通常是一對伴侶同時做出要擁有一個小孩的決定。從女同志媽媽的例子當中,可以看到在制度性母職之外,女同志有不同的育兒渴望與實踐。 儘管在法律不允許以及實際執行醫師心中帶有其道德評斷的情況下,女同志仍然以自己的方式,開創成為母親的道路。有些女同志變換身分,來取得「合法」身分以進入既有醫療網絡,或是以單身女性身分以符合醫生道德考量以成功進入既有的醫療體系當中使用人工生殖。這些發現使我們看到既有網絡已經出現不同的使用方式,另外,也有人在此一網絡外自行傳播、操作滴精受孕的技術,如女同志媽媽聯盟以及其所發行的拉媽報可視為集體討論的正式出現,從此也可看見除了進入既有制度化的醫療網絡,其他型態的科技使用與新網絡正在發生。 本文發現,以往將T婆角色限定在情慾張力範疇,與以平等模式為出發點的同志伴侶家務分工研究,有更可以緊密結合之處。並且在懷孕,以及經濟提供,家務分工,親職實作等等方面,T婆腳本都以某種形式運作其中,用動態的doing gender的理解方式出發,可以讓我們更脈絡性的對於T婆風格與日常家務與親職分工的交纏作出更好的詮釋。

參考文獻


李慈穎(2007) 《以家之實,抗家之名:台灣女同志的成家實踐》,台北:台大社會所碩士論文。
藍佩嘉 (2004)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雇用家務移工的三角關係。《台灣社會學》8: 43-97。
─── (2005) 老T搬家:全球化狀態下的酷兒文化公民身份初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7: 41-86。
吳嘉苓 (2002) 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1950-2000。《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5: 1-67。
賴爾柔,黃馨慧(1996)已婚男性參與家務分工之研究,《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1:10-8。

被引用紀錄


林宛樞(2013)。同志家庭權之論述、保障與界限:以《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版民法修正草案》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3.00621
曾嬿融(2013)。女同志家庭親職實作〔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0208
楊雅棠(2009)。女同志性健康-安全性行為之初探〔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0448
林實芳(2008)。百年對對,只恨看不見:台灣法律夾縫下的女女親密關係〔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2666
張晉文(2008)。分工與共治:男同志家庭的家務分工與家務創造〔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200220131448323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