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0.25
  • 學位論文

壓抑, 解脫與認同-以鄭清文五篇短篇小說的敘事分析為例

指導教授 : 丁興祥
共同指導教授 : 陳永興

摘要


現今以「文本」作為研究、分析的題材已相當普遍,它們試圖從不同的理論觀點出發和切入,無論是從社會、歷史、文化、人類、心理學等不同視野皆已累積相當豐富的成果,當中特別是用心理學的角度、概念來分析、探討文本更可以直接來說明故事人物與情境間互動的心理歷程和因應模式進而去投射小說創作年代背景下,社會所呈現的特殊心理現象與性格。受到世界潮流的影響,九零年代當文化(本土)心理學崛起時,有越來越多心理學者開始關注自身的生活經驗與所生長的土地,丁興祥、宋文里、余德慧等國內知名心理學者開始運用社會、文化脈絡來研究人心理的現象,也間接使國內心理學研究更趨多樣化。 本文以臺灣重要鄉土文學作家鄭清文的短篇小說為研究題材,儘管在本文鎖定的上百篇小說中各自有不一樣的主題與涵義,但在反覆閱讀之中不難發現卑微的人物角色皆在困頓環境中尋找、追求解放的歷程,而主要的目的是透過以心理學的觀點、概念分析台灣文學小說來更關注台灣當代的社會。 本文是以Catherine Kohler Riessman的敘事分析(Narrative Analysis)作為研究的方法,而主要的分析概念是來自於精神分析理論,分析的過程分三個層次,在第一層分析裡,藉由精神分析中所提到的防衛機轉、死和生的本能、精神動能(psycho-dynamic)、人格結構四項概念為基礎,透過上下文、小說人物的對話、和整體故事氣氛來看其人物的心理現象;第二層次的分析中同樣是以敍事分析為背景的美國心理學家Gergen的敘事形式(Narrative Form)試圖從整體故事找到故事的主調(tone),並觀察人物主角是否達成目標;第三層次分析本文試圖找到故事中的關鍵性故事發生事件並與當代社會背景作連結來間接說明、隱射與解釋社會現象。 在閱讀上百篇作品所歸納出五篇具有相同的時代背景,顯著的心理衝突現象的小說:<雞>、<我的「傑作」>、<水上組曲>、<秘密>、<皇帝魚的二次災厄>之後,這五篇所要傳達的共同主題是小說人物所呈現「壓抑」的心理狀態,並在討論部份經由Erikson核心理論-認同(Identity)來進一步做延伸探討與解釋個體在壓抑心理的困頓中如何尋找自己的定位與在自我認同過程中是否扮演、調適好自己的角色,並朝著自己認為理想的路途、目標前進。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張美玲(2008)。《鄭清文小說死亡書寫研究》。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Sigmund Freud,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under the General Editorship of James Strachey in collaboration with Anna Freud assisted by Alix Strachey and Alan Tyson(1995).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Volume XX(1925~1926),” Inhibitions, Symptoms, and Anxiety”, Published by The Hogarth Press Limited, Clarke, Irwin and Co. Ltd, Toronto.
Lysaker Paul Henry, Lysaker John Timothy (2002). “Narrative Structure in Psychosis: Schizophrenia and Disruptions in the Dialogical Self”, Social Science Collections. Vol. 12(2): 207~220.
Riessman, Catherine Kohler (2002), “Narrative Analysis.”. Thousand Oaks, CA.:Sage.
Roe D, Davidson L (2005). “Self and narrative in schizophrenia: time to author a new story”, Medical Humanities, 31: 89~9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