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4.144.81.21
  • 學位論文

隱蔽權力:美援文藝體制下的台港文學(1950-1962)

Unattributed Power: Taiwan and Hong Kong Literature under the U.S. Aid Literary Institution

指導教授 : 姚人多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主要透過剖析美援文藝體制下的文學作品,闡述美國權力的特質。美國權力對於台港文壇的介入主要透過美援文藝體制,藉由「國家-私營網絡」(state-private network)和「在地人際網絡」(local interpersonal network)的運作邏輯,以文學翻譯(translation)、文學改寫(adaption)和共同創作(collaboration)等方式生產文學作品,具體影響台港的文學翻譯、文學創作和文學教育,創造一個台港的、東南亞的和自由世界的反共共同體,使美援文藝體制下的台港文學場域,朝向有利於美方反共文學和現代主義文學發展方向。 本文將「文學作品」作為社會學研究的對象,重新思考文學作品和社會結構可能連結的方式。著重在美援文藝體制的運作邏輯與文學作品生產的過程,透過釐清其間的關係,重新檢視台港文學史的若干議題,並思考美國權力的特質。透過分析文學作品所看到的美國權力,是一種「隱蔽權力」(Unattributed Power)。所謂的隱蔽權力具有兩層意涵:一是美國權力透過上述「中介權力」隱蔽權力來源,淡化其政治性,將作品的「社會性」轉化為作者的「個體性」;二是美國權力將權力所欲傳達的意識型態,編織在符號系統(symbol system)之中,以改變形式、改寫內容、塑造人物和情節、使用隱喻和象徵等手法,隱蔽意識型態權力的運作過程,而這些透過「文學作品」既「傳達」又「掩飾」反共政治目的的手法,正是美國權力在台港文學場域中的多重面貌。

參考文獻


高全之,2011,《張愛玲學》。台北:麥田出版。
黃怡菁,2005,《《文藝創作》(1950-1956)與自由中國文藝體制的形構與實踐》(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Bourdieu, Pierre, 1992/1995, The Rules of Art: Genesis and Structure of the Literary Field. Standford, C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陳逸淳,2014,〈作品社會學是否可能?一個理論性的初探〉。《社會分析》9:87-109。
洪儀真,2014,〈以創作的社會過程解析藝術作品:啟發與限制〉。《社會分析》9:45-85。

被引用紀錄


熊信淵(2017)。熱門、搖滾到民歌——臺灣青年的音樂世界(1950’s-1970’s)〔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703532
宋天玲(2017)。從中西翻譯理論詮釋鍾肇政短篇小說英譯本〔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0-221220171229003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