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55.214.236
  • 學位論文

元明鼎革與詩僧命運:以見心來復為例

指導教授 : 黃敏枝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摘要: 本研究主要根據詩僧見心來復傳世的《澹游集》二卷、《蒲菴集》六卷等詩文集,藉由四章的敘述,試圖勾勒出元明易代鼎革的時代背景下,一位禪宗出身的詩僧如何展開求學之途;藉詩才與重興寺院,以提高名聲、擴展人脈,終于明初晉身名僧之列,並任僧官體系中的重要成員,最終死於獄案的曲折生命歷程。藉由論證這段個人與時代背景脈絡緊緊聯繫的生命軌跡,與僧俗之間廣義的「朋友」關係的開展,反映了元明之際儒釋關係的一些側面。 本研究顯示:其一,見心來復在出世之後,曾經於元末亂時隱逸、元明易代,及至明初,逐漸步向入世經歷的來復,在元時漸次以本身之詩才與詩文唱酬,建立了廣闊、橫跨多元族群,包括蒙古、色目、漢人,擴及日本的人際網絡;其二,明初後,來復試圖調和禪教,亦不斷嘗試在儒釋之間尋求平和共處的中道;其三,見心來復之死與胡惟庸案確有關連,惟卒年與往昔認知有誤。作為詩僧,來復的詩才與名聲,為其建立人際網絡的基礎;此基礎則成為僧途的重要起點,也構成其得以發聲的重要憑藉。易代鼎革之際,僧人較無士人所面臨的難處,不需面臨「忠君」與否的壓力。來復作為名僧,進至榮任僧官後,「忠君」卻成為要件,且僧侶亦仍無可避免成為政教關係嚴化下的棋子與犧牲品。詩僧見心來復生命的歷程與終局,即為此時代脈絡下一鮮明的著例。

關鍵字

元末 明初 詩僧 見心來復 人際網絡 儒釋 僧官

參考文獻


王德毅等編,《元人傳記資料索引》,六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94。
Brook, Timothy, Praying for Power: Buddhism and the Learning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 Cambridge: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1993.中譯本:卜正民(著),張華(譯),《為權力祈禱:佛教與晚明中國士紳社會的形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元季色目士人的社會網絡:以偰百遼遜青年時代為中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4:1(2003),頁65-95。
朱鴻,〈明太祖與僧道──兼論太祖的宗教態度〉,《師大歷史學報》18(1990),頁63-75。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濟南:齊魯書社,1996,冊2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