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23.123
  • 學位論文

遙望十字街頭:論台灣搖滾樂場景中吉他技藝的養成與轉化

HASH(0x1c9b32f0)

指導教授 : 宋文里

摘要


這篇論文以作者在台灣搖滾樂場景中以演奏者身分參與十年的經驗為基礎,探討台灣搖滾樂場景中的吉他技藝的養成與轉化,以及相應的品味形塑機制。本文的主要提問為,「何以在台灣搖滾樂場景的教學場域中,會有偏重特定技術型態的現象?在這樣的體系中,品味轉向與技藝轉化如何可能?」透過作者在田野中的長期參與以及訪談,本研究認為學習場域中偏重特定技術型態的現象,一方面受到校園社團制度的架構,一方面其實也是90年代職業樂手場域邏輯運作下的產物。80年代末全國熱音賽的出現,刺激了坊間樂器行的興盛,以及校園熱音性質社團的出現。在既有的國內唱片工業架構下,透過比賽評審的擔任,以及教材、教學上的學習型態複製,伴隨著校園性熱音社團的出現以及坊間樂器行的興盛,一直到90年代,已逐漸形成一個不斷自我複製的制度化職業樂手場域。在這樣的視角下,本文欲提出的論點是,場域中特定樂風和技術型態在不同制度的架構下,其實反應了職業樂手慣行的社會軌跡;不同樂風和技術型態所相應的美學價值階序,也就被鑲嵌在這樣的社會軌跡上。此外,本文更進一步提出,藉著音樂媒介的觀察與概念使用,我們得以在日常實踐的層次上,進行較為動態的品味型態研究,從中進一步理解音樂類型再分化的基礎,以及品味轉向的可能性。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許嘉猷,2004,〈布爾迪厄論西方純美學與藝術場域的自主化──藝術社會學之凝視〉。歐美研究34-3:357-429。
張育章,1996,〈望花補夜──台灣地下音樂發展的歷史脈絡〉。中外文學25-2:109-129
蔡岳儒,2006,〈台灣搖滾樂的在地實踐與文化認同〉。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幸錠,2005,〈台南市Piano Pub音樂消費與文化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雅馨,2005,〈台灣搖滾樂團女樂手之樂團經歷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王偉綱(2014)。異質空間聽眾與樂團的社會實踐:以Live House「地下社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2729
馬詩瑜(2013)。台灣搖滾樂反抗論述的音樂場景分析:Live House 音樂展演空間、社會運動、音樂祭〔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093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