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69.45
  • 學位論文

《四部叢刊》與近代中國古籍出版

指導教授 : 李卓穎 蘇精

摘要


全文以商務印書館於1920、1930年代出版的《四部叢刊》為討論為中心,探討中國古籍出版在西方印刷術成為主流之後的發展。《四部叢刊》是新式出版業以西方印刷術出版中國古籍的代表。最初輯印時,商務印書館內外人士就技術與成本、學術與銷路等方面交換意見,希望能夠完成一套具學術價值高又能暢銷的叢書。《四部叢刊》初版銷售一千五百部,使競爭對手中華書局看見古籍市場的潛力,也投入古籍出版。商務印書館為與中華書局競爭,重印《四部叢刊》並同時籌備續編及《百衲本廿四史》。1930年代之後,商務印書館的出版活動受「一.二八」事變打擊,一度停擺。恢復營運後的商務印書館,仍然出版了《四部叢刊》續編與三編,但此時的出版原則已有別於初編,銷路也受時局影響,而逐漸減少。本文依照時間順序,分別記述《四部叢刊》初版、再版、續編及三編出版的時代脈絡、編印過程與銷售成績,藉此呈現清末民初新式出版機構投入古籍出版活動的企圖與成果。

參考文獻


潘光哲,〈追索晚清閱讀史的一些想法:「知識倉庫」、「思想資源」與「概念變遷」〉,《新史學》,16:3 (2005.9),頁137-170。
林志宏,〈舊文物,新認同-《四庫全書》與民國時期的政治文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7(2012:9),頁61-98。
王正華,〈生活、知識與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類書」與其書畫門〉,《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1 (2003.9),頁1-85。
胡適作,曹伯言整理,《胡適日記全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4。
涂豐恩,〈明清書籍史的研究回顧〉,《新史學》,20:1 (2009.3),頁181-21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