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4.201.37.128
  • 學位論文

中國金融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觀察:政權運作邏輯

指導教授 : 徐斯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過去在計畫經濟體制下,所有的企業都習慣聽命辦事,在結構中即使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也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擺脫這個框架經營企業。股份制改革其實是一場打破體制的革新,改革者期待的是讓中國的銀行朝向自主發展、效率經營。有趣的是,人民銀行為什麼能夠從過去財政部的羽翼下崛起?以人行為首的市場派為什麼能夠形成一股官僚勢力和財政部競爭四大國有銀行的主導權?是什麼力量在推動與支持?看起來金融業一切都將越來越好,過去面對的種種問題在市場派的努力下應該都得到妥善的解決。如果是這樣,為什麼到了09年中國國內又再度出現放款狂潮?銀行又開始累積大量的壞帳?原本改革走到完善之際怎麼又出現峰迴路轉?本文在這個問題意識下展開研究,總共分成七章。 第一章:釐清問題意識,定位研究的方向。第二章:透過文獻回顧將理論基礎找出。文獻回顧具體將中國政權演變做整理,從極權政體、後極權政體,到後極權官僚自利的運作。本文最後選擇以後極權官僚自利為理論基礎展開研究。第三章:研究架構的訂定。本文透過環境提供的機會、人事異動的機遇兩個變數觀察市場派官僚如何推動改革。第四章:從醞釀改革的時代背景談起。這個階段在一群專業官僚帶領下,人民銀行與四大國有銀行接受財政部領導的局面被打破,正式與財政脫鉤。人民銀行被賦予穩定貨幣為優先的定位,國有銀行則從專業銀行轉型為商業銀行。第五章:談股份制改革的進行。人行當時期待將國有銀行帶向優化的體質,市場派最終是想將中國的銀行體系推向自主營運。這個階段人行掌握改革,將中銀、建銀原本屬於財政部的所有者權益轉移,地位正式超越財政部。第六章:改革的逆襲,財政部奪回權力。由於關鍵人物朱鎔基的退休,加上匯率與利率失控的影響,財政部得到機會反擊。改革主導權最終在中投公司成立下回到財政部手中,財政部重掌四大國有銀行的主控權。第七章結論:股份制改革最終是在反映官僚彼此競逐的過程,這也是中國改革面臨最大的問題。在中國官僚自利的運作上國家承擔了很大的政策成本,而政策的推行也很難以國家最大利益為前提,反倒是以部門利益或菁英利益為前提,最後往往形成諸多資源的浪費與無效率。

關鍵字

中國政權

參考文獻


林承翰,2007,〈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債權形成原因及處理機制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淡江大學,頁70-72。
蔡政利,2007,《WTO架構下台灣保險業進入大陸市場策略之研究》,淡江大
周玉山,2001,〈兩次天安門事件〉,《中國大陸研究》,4(3) ,頁67-68。
童振源,2005,〈人民幣匯率之國際政治經濟分析〉,《問題與研究》,44(6),頁133-151。
曾秀琳,2009,《中國大陸中央銀行獨立性的政治經濟分析:一個官僚部門競爭途徑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