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43.184
  • 學位論文

錢澄之《詩》學觀研究——以《田間詩學‧國風》為中心

指導教授 : 林聰舜 林慶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錢澄之 (1612-1693) 乃明末清初著名的學者。自明中葉起,不斷有士大夫對朱熹 (1130-1200) 的經注表示不滿,即便是沒有服膺於陽明心學的儒生也不再墨守成說,勇於挑戰被官方定於一尊已逾百年的朱學。生於漢學漸有復甦之勢的萬曆年間 (1572-1620),錢澄之論《詩》時,顯然與明朝初年「此亦ㄧ述朱,彼亦ㄧ述朱」的經學家頗不相同。朱熹 (1130-1200) 主張離《序》言《詩》,並提出淫詩說。錢澄之則採郝敬 (1558-1639) 之言,特重《詩序》,且信任《毛傳》以及先秦史書的記載。就其注文、解釋手法觀之,確實與漢學相契。但論及周公,錢澄之便不再以《毛傳》為依歸,當《毛傳》、《鄭箋》、孔《疏》、朱熹四者的意見不完全一致時,錢澄之往往從中揀擇部分之說,再引明人之書或加以己意。《田間詩學‧豳風》中所塑的周公可視為錢澄之所認同的賢相代表,或許也反映了明代尊君卑臣的實況。此外,錢澄之身為遺民以及後死者,有其不足為當世道的苦衷,故而將對故國的懷念、哀悼之情訴諸文字時,不若顧炎武 (1613-1681)、屈大均 (1630-1696) 一般悲憤難當,較為含蓄溫厚。

參考文獻


〈晚明詩話中的《詩經》學初探〉 郭正宜撰
〈傷心見性時——明遺民錢澄之的逃禪與詩〉 劉威志撰
臺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480 面 2003年4月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310 面 1997 年 10 月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248 面 2004年 5 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