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2.15
  • 學位論文

秦漢時代土木工程特徵之研究-古代國家的經營及其對社會間接資本的運用為中心

指導教授 : 管東貴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筆者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要探討古代國家權力與社會間接成本(特別是土木工程)之間的關係。建設各項水利工程、道路、長城以及都城都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土木工程,為了確保政權,統治者投資社會間接成本是不可或缺的。   本論文的寫作利用宏觀與整體觀的歷史解釋,因為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透過古代國家經營與統治上施行過社會間接資本性質的土木工程,試圖解釋古代土木工程的特徵與國家統治之間的相關性。   本研究中提出的社會間接資本這一概念,雖然當今歷史研究中很小出現該用詞,但在現代國家的國家運用方面常被使用的重要概念。所以吾人試圖在古代國家的統治與經營中,運用社會間接資本投資的觀念與施行來進行研究。   中國在古代東亞世界中是最為先進的國家,這是廣為世人所公認的事實。此時期的中國古代社會,也存在本文所提出的有關社會間接資本的政策與工程,這應該比其他古代國家更為先進且更具規模。而且其特色,是與現代社會間接資本的概念相同;其事業活動提供的公共設施,促進完成各種經濟活動或奠定該活動完成的基礎,其經濟活動的主題應該是公共機關或國家統制之下的民間機關的特色,而古代國家所實施的各項土木工程,唯有憑籍國家的力量方能進行。社會間接資本的公共設施,其性質似為不假外求,在提供公共設施時需要花費成本以進行投資,且不單是投資資本以進行生產所帶來的大量獲利,而且更具整體性的特色,其影響層面可謂廣泛。在鄭國渠的開鑿上,我們很容易發現社會間接資本的特徵。以上所說的特徵,成為秦統一分裂時代的必要且充分條件之一。   社會間接資本是在現代國家的經營裡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古代社會裡,雖然沒有出現如此的「用語」,但是一定會存在此概念之「歷史事實」。所以有必要結合社會間接資本的概念探討古代國家中所設施過的各項土木工程,故本研究決定以其社會間接資本特徵的土木工程與古代國家經營作為研究對象。   中國古代史中也存在許多相關土木工程方面的課題,而跟研究羅馬史相同,僅看重一部分的土木工程與其他研究理論例如經濟、政治方面的相關研究,或者研究技術史方面。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古代某一項土木工程的相關記載與遺跡相當有限,無法完整地探討綜合性的研究課題。現在中國土木工程史方面的微觀的研究成果已經相當可觀,因此,筆者擬在這研究基礎上利用大歷史的角度,進一步研究而給予新的解釋。   中國的各項土木工程,例如水利工程、道路、長城與城市建設等,自農耕時代開始,即以多樣化的型態實施。在結束分裂時期,最先完成統一的秦國所實行的大規模事業,它與有志於統一各國的的戰國群雄之間所實行的土木事業不同,秦國具有可以構成統一國家基礎的特性,鄭國渠的完成就是其代表的實例之一。   做為初期統一帝國的秦漢時代所形成的代表性土木工程,本文裡所指的是社會間接資本的投資,分別有北方的萬里長城、首都長安城的建造,和連接各地交通,同時亦為一項統治手段的道路建設,以及在該時期的水利工程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黃河及其支流中所實施的治水和灌?事業。   中國長城的修建,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它的修築與各朝代的內部、外部環境之間,存在某種力學關係。社會間接資本的投資也依照當時的要求來進行,因此,對於秦漢時代長城的研究,也需要多方面的角度,以社會間接資本的投資進行探討與解釋。   其次,道路的建設也代表土木工程的重要例證之一。世界上沒有一個古代的國家,比起中國在土木工程的規模與技術方面,有更多的成就,在涉及道路建設與水利工程方面尤為突出。中國人沒有忽視道路建設,當時的道路系統是人們進行交往聯繫的唯一途徑。   中國水利事業的發展,與中國的自然地理、地區經濟以及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水利是社會生產力的一項組成分子,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些水利工程分別有:?了防禦由於河川氾濫而建築的堤防、為了運送物資並從事周邊農地的灌?而開鑿的人工溝渠,為了一旦在邊境地區發生戰爭時有效支援軍糧運送的渠道,亦??了保護當地居民的水利工程和連接各地交通的運河等多樣化型態,直到今天?止,他們仍扮演著維繫國家基礎事業,亦即社會間接資本的角色。   城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種文化的象徵,最初的作用,主要是為了保護生活與生產的安全。從原始城市的成型一直到封建國家成立為止,有些城市就逐漸具有了一國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的性質和作用。具有這種性質的城,與一般概念的城就有所區別,這就是都城。對國家而言,都城的功能就好比人的頭部一般,所以都城在全國的地理位置和形勢,以及其建制規模,都關係?一代王朝的盛衰。換言之,在悠久的中國歷史時期中,曾經歷過許多王朝或政權的起伏。每一個王朝或政權都各有其都城,有的還不止一處。這些都城的存廢都可以反映出個別王朝或政權的若干面貌,諸如政治的榮窳、經濟的榮枯、社會的變化,以及國運的盛衰等等。   秦漢帝國竭力維護其土木工程,藉以維持其既有的地位,並發揮政權鞏固的作用。尤其是在國家的統治上,如何藉由社會間接資本的投資以有效控制全國,即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因此,修築都城及興建由都城向外呈輻射狀擴展的交通網,就是大一統國家的一項重大建設。此外,還有以灌溉、漕運、防災為目的的水利工程等社會間接資本投資,大一統帝國的統治機能唯有透過各種建設工程才能更為完整。   除了秦漢帝國的內部因素外,秦漢帝國的外在因素也促成社會間接資本的投資。綜觀當時的局勢,秦漢帝國先後與匈奴交戰,進而可能引發國內的動亂,尤其是在帝國鞏固前即發生對外戰爭,這不啻對統治者構成極大的挑戰,故必須徹底解決該項問題。修築長城與開發西北邊區就是在這些複雜的因素中必須迫切進行的。秦漢帝國所直接面臨的當務之急,就是防止來自匈奴的威脅,社會間接資本的投資因而必須優先挹注於該項需求上,因此,國家傾其全力投注於長城的修築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此外,秦漢帝國也進行諸如道路的建設、邊區的開發移民,以及以灌溉為目的的水利工程等社會間接資本投資,藉以防禦匈奴的威脅。   總之,秦漢時期進行的土木工程有助於帝國疆域的鞏固與擴張,並為國家的維繫奠定基礎,它們是當時最迫切需要的一項社會間接資本投資。社會間接資本投資的一項重要特徵就是後代得以在建設未遭到破壞的情況下,延續著前代的投資持續建設,這有助於促進國家的經營,秦漢帝國所進行的各項土木工程,亦即水陸交通網的建設、各項水利工程的實施以及長城與城市建設等為例。   中國古代史中雖然存在諸多關於土木工程方面的課題,但它們多偏重在技術史的領域,或著重於部分土木工程,以及諸如經濟、政治方面等其他研究理論的研究,微觀研究因而已相當可觀。因此,筆者試圖在這些研究基礎上運用大歷史的角度,針對由秦建立大一統帝國一直到東漢滅亡?止的這段期間予以進一步研究、賦予新的解釋,並探討土木工程所具備的性質,筆者發現其中即涵蓋了維繫大帝國所須的社會間接成本投資的層面。

關鍵字

秦漢 社會間接資本 土木 工程 水利 長城 道路 都城 城市 公共建設

參考文獻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65年)。
劉昭民,《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1年)。
勞 榦,〈秦漢時代的長城〉,《勞榦學術論文集甲編》(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65年)。
譚其驤,〈秦郡新考〉,《浙江學報》第二卷第一期(杭州:浙江大學浙江學報編輯委員會,1948)。
邵台新,《漢代對西域的經營》(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民國84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