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38.125
  • 學位論文

台灣現代小說中的淡水校園成長書寫─以鍾肇政《八角塔下》、蔡素芬《橄欖樹》為研究對象

指導教授 : 許俊雅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鍾肇政的《八角塔下》是以其中學時代為背景的長篇自傳性小說,小說場景是日治時代的淡江中學;蔡素芬的《橄欖樹》則是其暢銷著作《鹽田兒女》的二部曲,故事主人翁祥浩離鄉背井,隻身來到北部讀大學,小說背景則是八0年代中期民歌運動的起源地─淡江大學。選擇「台灣現代小說中的淡水校園成長書寫-以《八角塔下》、《橄欖樹》為研究對象」為探討主題,主要是因這二部小說不論在質或量(長篇小說)上皆具代表性,且內容不侷限在單一的校園生活中,能夠精準呈現日治時代和一九八0年代的時空背景下,學生生活所涉及的各種複雜面向:校園、友情、愛情、情慾、同志、學業、家庭、社會……。 本論文為六章,各章之討論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分為三個小節說明本論文的研究意義與價值。其次釋義「校園小說」與「成長小說」及二者之區辨,並說明取材依據、研究方法與架構。第二章論淡水的發展與變遷,首節從地名由來、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的角度自然追溯淡水小鎮的變遷;其次以人文淡水的觀點呈現作家、詩人、畫家、戲劇中的淡水美景;最後分別介紹淡江中學與淡江大學二校的校史、發展沿革、重要建築等。第三章重點在探討《八角塔下》文本,先概略介紹作者鍾肇政,進而深究探討文本敘事結構、人物形象、主題意識,引文本以為參照。第四章則探討《橄欖樹》文本,章節安排與第三章相同,企圖藉由文本分析,重溫一九八0年代民歌盛況與探討女性自覺意識興起所造成女性文學的蓬勃發展。第五章為綜合討論,探討二文本書名的象徵意義、爬梳文本中所塑造的淡水風情與由男、女作家執筆的成長小說所呈現的歧異,據此比較、分析二文本之同異。第六章為結論,歸納本論文之研究成果與研究心得。

參考文獻


‧黄秋芳,《鍾肇政的台灣塑像》(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
‧劉育嘉,《台灣史文獻析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月)
‧侯維玲,《仲夏淡水線》(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趙莒玲,《淡水心靈地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7月)
‧郁永河,《裨海紀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8月)

被引用紀錄


賴亭伊(2016)。鍾肇政「自傳體小說」的成長敘述—以《八角塔下》、《濁流三部曲》、《青春行》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6.00306
董妙津(2010)。洪濤與細流--淡水旅行文學研究 1629-1945〔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82213
許君如(2010)。一九六O年代台灣學院派本省籍女作家成長小說研究──以陳若曦、歐陽子、施叔青、李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00527
李宛蓁(2012)。論《千江有水千江月》與《鹽田兒女》女性意識〔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31111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