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74.129.59.198
  • 學位論文

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保育治理工程政府規劃單位對工程生態檢核表認知與態度研究

A study of the knowledge and attitude about the sit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check mechanism establishment for the Shihmen Reservoir and its Catchment Management Project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government engineering planner

指導教授 : 汪靜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係以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保育治理政府規劃單位為研究對象(本文簡稱規劃單位)。研究範疇上則以保育治理工程生態檢核機制推行之生態檢核表為研究主軸,呈現有關規劃單位推動生態檢核表的歷程。同時探討規劃單位對於石門水庫推行生態檢核表的認知、態度,以及推行成效之看法初探。並彙整分析各規劃單位的實務經驗,以供未來相關單位研擬生態保育計畫與推行之參考。在研究方法採取質化、量化並行方式,以WHO-IDEA思議方法、問卷調查、深入訪談、文件分析與參與觀察等方式,進行研究分析並交叉檢核研究之正確性。 本研究分析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工程之生態檢核表顯示,推行生態檢核機制係為兼顧治理、管理與生態保育等理念,將生態考量事項融入既有保育治理工程中加強生態保育措施之落實。現階段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工程生態檢核表之推行與執行迄今已逐漸步入軌道,為開創我國永續公共工程典範作法,頗受各界參與者肯定。 各規劃單位對生態檢核表之認知與態度方面,分析顯示各規劃單位普遍對於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生態保育、集水區保育治理具有高度認知瞭解,而生態檢核表較深入執行與內容部分,仍有部分人員不甚瞭解。在態度面向上,各規劃單位多數亦抱持著正面的態度與看法。而認知與態度相關性分析中,顯示認知與態度面向有高度相關性,即認知越高對保育治理工程生態檢核表所抱持的態度與推行成效看法越趨向正面。在生態檢核表推行看法與成效初探分析中,多數的規劃單位受試者認為是具有成效與正面效益。其中,具體效益為「工程硬體減量」與「減少工程施作時紛爭」,而抽象的效益則是「生態保育觀念的建立」。本研究歸納分析多數規劃單位抱持正面與積極的態度,願意繼續推行生態檢核,並將其應用於其他領域中。 從環境教育的觀點論之,在工程生態檢核機制之推行上,藉由環境教育平台構築多場生態保育重要會議,串連起各界參與者之溝通橋樑,可促進民眾參與、資訊公開、教育宣導、知識傳遞之功能。對生態檢核機制建立與推廣具有關鍵性角色,諸多意見亦顯示環境教育的參與在社會教育上貢獻是值得被肯定的。

參考文獻


李美枝(2002)。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文笙書局。
行政院環保署(1998b)。環境白皮書。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台北市,517 頁。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卷2期,p122-136。
黃政傑(1998)。課程設計。台北市:東華。
汪靜明(1994)。河川生態保育。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中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