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226.169
  • 學位論文

達賴喇嘛第三次訪台之新聞文本框架分析

指導教授 : 胡幼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第二次政黨輪替,國民黨開啟兩岸新契機。2008年6月在兩岸雙方的努力下,積極促成恢復中斷10年的制度化協商。而在兩岸交流逐漸頻繁、氣氛轉趨和緩之際,其中卻有幾項點燃兩岸間緊張氣氛的零星事件,而在這些事件中,最重要且最為各界關注的是2009年8月底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來台事件。達賴造訪台灣之所以會形成爭議,係因面臨國內、外的雙重壓力──於內,國人質疑其於政府正值須致力於災後重建之時造訪台灣,時機不宜;於外,統獨問題挑動著兩岸的敏感神經,西藏與台灣的接觸,即象徵是對中共當局的政權挑戰。 因此本研究係透過內容分析法,以框架裡論為基礎,以量化統計方式剖析媒體報導達賴喇嘛訪台事件之內容,並探討、歸納達賴喇嘛第三次訪台事件的新聞文本框架呈現。 而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台灣目前主流的四大報,在報導達賴喇嘛第三次訪台事件,是以自由時報的報導量最大,且各報均以純淨新聞報導為主要報導方式。在新聞主題框架方面,最常被呈現出的事涉及政治、認同及意識形態的討論;在新聞主體框架方面,則以兩岸關係為主要被描繪的框架;另外,由於達賴喇嘛訪台是一活動性質的新聞議題,所以在消息來源的引用方面,報紙較常記述達賴喇嘛本人的談話內容及其基金會引述之談話,同時,根據統計結果可以發現,報紙仍以傳統的官方消息來源作為主要引用之對象。 而對於達賴喇嘛這個行動者角色,總的來說,各報多以宗教領袖的角度視之,但進一步再加上消息來源身份來看,被詮釋為「麻煩製造者」這個角色的,多是大陸方面的官員或學者,顯示出消息來源的立場,也的確會使新聞報導中行動者角色有不同的詮釋。 最後,由研究結果發現: 一、該事件的新聞報導量以純淨新聞比例最高,而客觀中立仍是傳統純淨新聞所遵循的目標。 二、對達賴喇嘛訪台事件的評價,從代表報社立場的評論性新聞來看,中國時報及聯合報傾向於負面;自由時報及蘋果日報則認為是正面。而這與引用之消息來源立場態度符合。與過去研究相印證,顯示出不同媒介立場的新聞媒體的確會採取較傾向自身媒介立場的角度來報導,且會淡化與自身的不同意見。 三、過去研究顯示,「官方消息來源」一直是媒體最常引用的消息來源對象,有消息來源權力偏向的情形,而在此方面,本研究也與過去研究得到印證。 四、在達賴喇嘛這個多元角色的詮釋方面,不同的行動者角色框架會不斷競爭,但最後媒介會有其自身主觀詮釋立場,將行動者角色框架趨於一元,並企圖將此主觀框架,透過新聞文本,傳遞給閱聽人。

關鍵字

框架 內容分析 媒介真實 達賴

參考文獻


臺灣歷史學會編輯委員會編(2001)。國家認同論文集。台北縣板橋市:稻鄉。
臧國仁(1998)。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的理論與觀點。傳播研究集刊,3。
黃惠萍(2003)。媒介框架之預設判準效應與閱聽人的政策評估—以核四案為例。新聞學研究,77,67-105。
李艷紅(2003)。政治新聞的模糊表述:從中國大陸兩家報紙對克林頓訪華的報導看市場化的影響。新聞學研究,75,169-199。
林昱廷(2004)。「非常報導」光碟議題建構與新聞框架分析─以中時、自由、聯合報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被引用紀錄


宋家緯(2013)。媒體立場對陸生來台就學政策報導與評論的差異分析 ∼《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的比較(2008~2011)〔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312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