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150.163
  • 學位論文

童裝的消費實踐-台灣兒童穿衣風格的建構

指導教授 : 胡綺珍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童裝,在眾多服裝型態中,是一個特別的類型,起因於其設計者和購買者是成人,而使用者卻是兒童,因此,在童裝的設計和選購上,必定包含了成人對於兒童和童年的想像,而將這股想像延伸,成人對於兒童的看法將會形塑著成人如何看待以及如何與這群國家未來的主人翁相處,繼而關聯到兒童的身體和心理發展,影響力蔚為重要,因此有其探討的必要。 本研究從日常生活中主流媒體對童裝的再現方式出發,以媽媽們消費童裝的經驗作為起點,並輔以家中的衣櫃搜密,探究成人為自家兒童購買童裝時所涉及的風格想像、在選購服飾之際的親子權力協商、以及消費實踐與媒體中童裝形象之間的關係。 研究發現,童裝的重要性在於被成人視為兒童教育、社會化的媒介,而社會化的程度與內容會憑藉著各家庭擁有的資本與品味以及價值觀而有所差異,並牽涉媽媽們對於兒童身體和心理發展的考量,但其最終目的皆是建立兒童與人交往互動的「合理」方式;至於媒體中的童裝形象只能建立一種虛渺的西方流行氛圍,供媽媽們在購買時投射附加想像。 並且,經由本研究中受訪者們的童裝消費實踐可發現,與西方引領的兒童穿著方式相較,這群台灣母親們渴望保留和延長兒童期的天真、可愛和順從,對於主流媒體中的「小大人式」穿著抱持反對的態度,呈現一種東西方對於兒童期的不同看待和對待方式。

關鍵字

童裝 小大人童裝 兒童 認同 社會化

參考文獻


陳素琳(2002)。<從童裝談兒童文化>。《兒童文學學刊》,8:141-166。
儀大股份有限公司。(當季風格)。上網日期2008/3/08,取自
葉立誠(2006)。《服飾美學》,台北:商鼎文化。
姜易慧(2007)。《胸罩、乳房、身體 : 不斷重構的女性主體》。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偉鳳(2005)。《好攝之徒?!青少年自拍次文化之認同建構初探》。私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