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107.149
  • 學位論文

一九四四年的中國戰場

指導教授 : 呂芳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係以一九四四年的「一號作戰」本身經過,以及所涉及的時間與空間為中心,另論及與其有密切關係的黨國體制、兵役制度與中共在敵後戰場的發展等課題。 本篇論文除緒論與結論外,本文部分共分為五章,各章分析內容概述如下: 「緒論」。主要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文獻回顧、研究途徑與方法,以及分析架構等。 第一章「進入1944年的中國」。旨在從政治與軍事等面向,概要分析國民黨的黨國體制、蔣介石所建立的領袖統治體制、國家兵役制度內容與弊端,一則為後續各章的研究提供若干研究基礎,二則可由此瞭解國軍何以在之後的作戰中連連敗退,而民眾又何以不再支持軍隊 第二章「一號作戰的發動與豫中會戰」。本章係以1943年底的「常德會戰」作為楔子,分析中國戰場在戰略相持階段後期的情形,並探討日本發動「一號作戰」之經緯,以及「豫中會戰」中的經過情形與成敗檢討。 第三章「長衡會戰與桂柳會戰」。延續第二章的主題,繼續探討「長衡會戰」與「桂柳會戰」的經過情形與成敗檢討,並對「一號作戰」的影響作一簡要的總結。 第四章「敵後戰場」。由探討國共雙方在抗戰時期的第二次合作入手,分析中共在抗戰時期的策略內容,以及其如何利用「一號作戰」期間,日軍抽調兵力與國軍退敗所形成的有利契機,在華北、華中,乃至於華南地區發展勢力的情形。 「結論」。總結論文的研究內容,概述到1944年底時中國在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等方面的局勢,並分析1944年的局勢發展對於日後中國局勢發展的影響。

參考文獻


吳相湘,《第二次中日戰爭史,下冊》。台北:綜合月刊社,1974年。
楊奎松,《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1920~1960》。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秦孝儀編,《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四,上冊》。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1978年。
秦孝儀編,《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五,上冊》。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1978年。
齊錫生,《劍拔弩張的盟友—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中美軍事合作關係(1941-1945)》。台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