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41.187
  • 學位論文

高中歷史學科核心能力的理論與實踐--以「歷史解釋」為中心

指導教授 : 陳豐祥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台灣歷史教育近年來最大的變革,即是95課綱與100課綱所強調的「核心能力」,其內涵是重視時序觀念、歷史理解、歷史解釋與史料證據,目的是希望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本研究即是以「歷史解釋」為中心,進行相關的行動研究。 筆者以95課綱高中歷史第二冊「近世北方民族的爭勝」為單元進行教學實驗,透過多媒體教學法、講述教學法及小組討論法的教材設計,嘗試將「歷史解釋」的教學目標融入教學活動;同時藉由多元評量之方式,瞭解學生在「歷史解釋」方面的表現情形或遭遇的問題,以作為日後歷史教師或擬進行相關研究者之參考。 研究結果可發現:學生在「認知」、「理解」的部分較能達到教學目標,但涉及「解釋」的部分,因其歷史知識較為薄弱,歷史解釋較難周延;但小組討論法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收穫甚多,且提升其對歷史之興趣。隨著100課綱課程正式上路,核心能力仍維持不變的情形下,希望未來有更多高中教師更瞭解核心能力的重要性,也能真正在課堂中加以落實。

參考文獻


4.宋佩芬,〈講述中的歷史思維教學:一些可能與問題〉,《師大學報:教育類》,53卷1期,2008年。
24. 陳豐祥,〈新修訂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的理論內涵及其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歷史教育》,第15期,2009年12月。
55.喻蓉蓉,《喚起歷史的幽情:探索歷史教學新方向》,台北:歷史智庫,2001年。
24.吳翎君,《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2004年。
2.李佳玲,《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教學法的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2003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