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149.242
  • 學位論文

台中市電子街的型塑與演變

指導教授 : 張國楨老師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以台中市電子街為對象,採用文獻蒐集與深度訪談的方式,從供給面探討電子街的形成背景、發展演變的過程,以及如何進行更新再造。 電子街目前販售的產品中電腦週邊產品約佔七成、電子材料有二成、視聽音響器材大概一成左右,這些產品都是屬於資訊電子產業版圖的一隅。從產業縱向連鎖而言,電子街以前有一半以上的電子材料是來自於潭子加工出口區,下游的客戶多半是小型加工廠。當勞力密集型的電子業逐漸外移,電子街的客源減少了;而加工出口區的電子業逐漸轉型為高科技產業後,電子街低價成本的電子材料供給不僅減少,利潤也所縮水了,因此業者面臨轉型的壓力。 電子街位於台中市中區,屬於都心型自由商圈的一部份,因易達性高,業種集中,集客力強,再加上高職學生對於電子材料零件的需求,使得電子街的人潮總是川流不息。但台中市都市計畫由單核心轉為雙核心發展,郊區的百貨公司、量販店等大型購物中心逐漸興起,中區自由商圈因發展空間不足,停車不便,人氣退潮,商圈逐漸沒落。 當資訊產業邁入成熟期,下游零售業者削價競爭激烈,再加上大型資訊賣場陸續在重要聯外道路成立,瓜分了3C產品的市場,使得電子街的銷售圈更為縮小。向來以低價吸引顧客的電子街在廣告行銷及消費者服務方面不及資訊賣場,再加上電子街公共環境雜亂無序,廣告招牌凌亂,機車、攤販停放佔據路旁,使得巷道更為狹窄;而來客數減少,存貨增加,營業額的下降宣告了衰退期的來臨。 電子街的更新是由街區業者主動發起,自行成立組織,尋求資源投入進行再造。公部門涉及了內政部營建署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經濟部商業司改善商業環境計畫,以及台中市政府都市更新與商圈更新再造計畫的配合下,共同推動電子街的更新再造。 電子街目前的實質環境已明顯改善,中衛發展中心輔導期間所做的宣傳廣告提高了電子街的知名度,周圍開張的店鋪越來越多,營業額也提高了一至兩成。但真正要購買電腦設備或影音產品的消費者,不會因為環境改善了而特地到電子街購買,因為資訊產品是選購品而非日用品,消費者購買時會有多方面考量,例如價格、品質、功能、外觀、流行性、售後服務等因素,而硬體的改善無法滿足這些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公部門核撥經費建設硬體環境,軟體服務如經營管理層次的提升則端視業者的智慧了。

被引用紀錄


彭梓敦(2009)。「光華商場」之空間、記憶與文化地景回顧〔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9.00802
楊光庭(2007)。臺灣光復後社會變遷對休閒活動的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118-0807200916280352
張翎茵(2009)。臺中市美術園道商店街的形塑歷程與消費空間之闡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6009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