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193.208.105
  • 學位論文

國中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之研究─以終身學習四面向探討

指導教授 : 李明芬博士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旨在以聯合國國際教科文組織(UNESCO)在1996年所出版的「學習:財富蘊藏其中」(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一書中,提出學習社會中,人們必須進行四種基本的學習探討國中教師的專業學習與發展情形,包括學習認知、學習做事、學習與人相處和學習發展四面向。本研究採深度訪談和非正式觀察的方式,立意取樣三位個案進行研究。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 本研究根據UNESCO(1996)對學習認知層面的論述並參考教師專業學習的相關資料,歸結出了解生活世界、發展專業能力、對教育的認知、增進個人自學以及從生活中學習等幾個重點。受訪者主要認為職前教學以外的實習經驗、社團經驗、參與社會上提供教師專業訓練的機構以及前輩們的經驗傳承、非正規教學經驗的累積等,對日後從事教職有幫助。在職後,同事之間非正式的學習、經驗交流、長期教學經驗的累積、個人生活體驗、閱讀、網路學習等,都是受訪者的學習途徑。「回流教育」亦能提昇教師知能。研習是一般教師普遍在職進修方式,但現今的研習制度確有其疏失。 二、 學習做事層面,歸結出學習與未來工作相適、增進團隊工作的能力、問題解決的能力以及創新的能力等幾個重點。受訪者表示,教師可經由兼任行政工作從中磨練、組織健全的教學研究會、學校教師會等學習與他人共事;解決問題方面主要是經由同事之間相互討論、累積帶班經驗、生活體驗、有個案經驗分享的研習課程學習,書本、電視亦能補充教師不足的經驗,「母職」角色與「教職」角色有重疊處;教學的創新則與教師人格特質、對教育專業的高期許、教學相長、教師的價值觀、教學理念、電視媒體啟發、良好的溝通環境有關。 三、 學習與人相處層面,歸結出認識自己、發現他人、與學生、家長、同事、主管等建立良好的關係幾個重點。受訪者表示,認識自己主要是由別人的反應與回饋、與他人比較、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形成;經驗顯示,人際互動最重要的是真誠、同理心與開放的人際互動;受訪者強調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益於教學等;與同事相處在話題上有同化傾向、視同事為良師益友;和主管則維持禮貌性的距離;重視與家長建立同在一條船上的關係。 四、 學習發展層面,歸結出教師人格、道德、職涯發展以及自我實現幾個重點。受訪者選擇教職主要原因有:工作穩定、環境單純、公費制度-符合父母期望、與閱讀緊密結合、良好的職業聲望與社會地位。好教師必須具備認真、體諒、關懷的特質,並能示範良好的品德。繼續進修是受訪者重要的職涯計劃,對某些受訪者而言,親友是自我實現的助力,但對部分受訪者則可能是阻力。 根據本研究結果,分別針對以下三方面提出建議: 一、 終身學習理論的建構 終身學習四面向的關係並非對等,彼此之間亦無清楚的界線。此四大面向之間應具有相關性(interrelationship)、互動性(interaction)以及互存性(interdependence)的,且不同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學習傾向(orientation)。 二、 師資培育相關機構 加強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健全實習制度、發展以學校為本位的教師進修模式,且在課程設計上應同等重視終身學習四面向的學習。 三、 國中教師個人 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不斷學習,以破除負面評價,樹立良好典範。除了專業機構提供的學習外,更應積極從生活世界中學習。

關鍵字

終身學習

被引用紀錄


黃聖育(2009)。中學導師採用行動績效支援系統之行為及態度改變歷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2%2fNCTU.2009.01118
丁國智(2004)。國軍終身學習對組織、個人影響之研究-以就讀民間大學為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9-0112200611340993
邱盟淑(2004)。360度回饋法影響輔導科實習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004200713172800
鄭美娟(2005)。綜合活動教師實施創意教學之專業成長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004200717194791
江淑麗(2005)。臺北市國中教師學習型態與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00420071655510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