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9.27.178
  • 學位論文

彰化福興地區粘氏宗族的發展

指導教授 : 吳文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論文摘要 粘氏宗族具金源貴族血統,但由「完顏」改為「粘」姓,已可視為女真權貴的漢化與平民化。第八世的博溫察兒以元朝衣冠入閩,清乾隆末年,粘氏開臺祖以素樸的農民身分遷移渡臺,進入彰化福興地區定居。 有別於墾首大戶的鳩佃闢土廣建,粘氏宗族以同姓同籍聚居互助的方式,逐步創造出農漁皆宜的環境。 拓墾初期的篳路藍縷,到日治時期已稍見累積成果。略具文字能力又具排難解紛特質的族人,也憑藉「第三範疇」的角色脫穎而出。粘氏族人早期憑藉傳統教育扮演日本政府與民眾間的橋樑;之後,接受現代教育者日增,故能多面向地尋求發展。 粘氏宗族長期聚居彰化福興,卻從未停止人與人、人與地的互動。福興之於粘氏,不僅是渡臺以來安身立命之大本營,更在族人跨越縣市向外遷移後,繼續成為精神認同的原鄉。

關鍵字

粘氏宗族 彰化福興

被引用紀錄


廖婉粧(2008)。張廖族人的移入大西螺地區與社群組織之發展(1683-1895)〔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290426
葉淑雅(2010)。清領時期彰化秀水地區的開發〔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1166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