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186.135
  • 學位論文

年群人口規模與薪資結構的關係--「私人受雇者」之實證研究

指導教授 : 劉錦龍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伴隨著戰後嬰兒潮的出現,台灣地區於40年代後期,人口開始快速成長。在勞動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下,新進工作者的薪資快速滑落。Welch(1979)提出的職務階段模型指出:人口規模較大的年群,在剛進入工作時,薪資將相對低於普通年群;同時,較低的在職訓練成本亦使其薪資(勞動邊際生產力)成長較快。本文即以此為理論架構,使用1978~2003年「人力運用調查」資料,依「教育程度--工作經驗--年度」進行分組,而後區分年群人口規模、工作經驗、年度等三個效果對薪資進行迴歸分析,並參照Deaton and Paxson(1994b)的作法,估計景氣對薪資的影響。主要結果顯示:(1)在控制需求面干擾因素後,人口規模較大(較小)的年群對應相對較低(較高)的薪資;(2)高學歷工作者,薪資水準受到的衝擊將隨著經驗的累積而改善;(3)學歷越高的工作者受到的景氣影響程度越小。

並列摘要


none

參考文獻


鄭保志 (2004),“工資流動性與終身不均度的年群分析”,《經濟論文叢刊》,32(3),233-265。
鄭保志 (2004),“教育擴張與薪資不均度:台灣男性全職受雇者之年群分析”,《經濟論文叢刊》,32(2),233-265。
Deaton, Angus S. and Paxson, Christina H. (1994a),“Intertemporal choice and inequalit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2(3),437-467.
Beaudry, Paul and Green, David A. (2000),“Cohort patterns in Canadian earnings:Assessing the role of skill preima in inequality trends”,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33(4)907-936.
Berger, Mark C. (1984),“Cohort size and the earnings growth of young workers”,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37(4), 582-59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