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61.223
  • 期刊

【論文摘要】利用右半側臥姿勢改善長期呼吸器依賴病人肺塌陷之呼吸照護經驗

【論文摘要】Application of Right Sign and Semi Lateral Position for Improve Atelectasis in Patients with 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Respiratory Care Experience

摘要


目的:為了降低重症醫療成本,使不同疾病嚴重度的病人有更合適的照護,台灣衛生署在2000年成立整合性呼吸照護系統(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 IDS),若呼吸器使用大於63天無法脫離呼吸器者,將會下轉至第三階段呼吸照護病房(Respiratory Care Ward, RCW),定義為以呼吸器為主長期呼吸器依賴(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ependent, PMV) 患者,根據Yen 文獻提出,100位長期呼吸器依賴患者中,意識清醒警覺者有29%,平均年齡73.1歲,診斷大都以慢性呼吸衰竭,合併呼吸道清除問題,加上長期臥床,易有肺塌陷(Atelectasis)的風險,加重肺部通氣灌流不均,故本個報想探討除了侵入性支氣管鏡檢清除痰液外,姿位的改變對於長期呼吸器依賴患者,肺塌陷的影響。呼吸治療評估:個案為洪○○,60歲男性,98年8月8日因為嚴重肺炎造成慢性呼吸衰竭,合併胸部CXR左下肺腫塊(Mass),造成呼吸器脫離失敗,氣切術後長期呼吸器使用於RCW 照護,106年5月25日病人SPO_2 下降至<90%,V_T 下降至<400ml,空氣飢渴呼吸型態(Air hunger pattern),視診病人氣切管嚴重漏氣,氣體從口腔漏出,呼吸器也呈現漏氣波形,聽診左肺呼吸音消失,吸氣時胸部無起伏,緊急動脈血液氣體分析PH:7.166、PaCO_2:80.6mmHg、 PaO_2:86mmHg, 當天胸部CXR:氣管偏移左側,左肺全白(Opacity),診斷左肺塌陷(如圖一)。問題確立:由於氣管內管漏氣,加上痰液多,產生無效性通氣而使左肺塌陷,造成1.肺部氣體交換異常:肺順應性<30L/cmH2O、氣道阻力>45cmH20/L/Ssec。呼吸治療措施:1.將8mm 氣切管更換為9mm 加長型氣切管尺寸,維持有效性通氣。1-2.利用好的肺向下(Good Lung Down)原理,避免左側肺受壓迫,同時右側肺,依重力原理,將兩個枕頭分別墊於右側腰部以上,另外一個枕頭墊於兩腳膝關節處避免壓瘡,達到90度側臥(Semi Lateral Position),維持右側躺,使通氣灌流增加,過程中兩小時更換姿勢,平躺休息10分鐘,禁止左側躺,隨時監測潮氣容積的改變,直到氧合通氣、肺塌陷改善。結果評值:5/25 患者在緊急更換氣切管後,血液動脈氣體分析PH:7.471、PaCO_2:30mmHg、PaO_2:130mmHg、SPO_2>90%,FiO_2 從50%調降35%,V_T 增加>500mL,呼吸器壓力設定從32cmH_2O 調降29cmH_2O,呼吸次數從25 bpm/min 調降20bpm/min,維持單側肺通氣設定,持續給予90度右側臥,6/9再追蹤CXR左肺塌陷輕微改善(如圖二),6/24 追蹤胸部CXR左肺塌陷已改善(如圖三)。結論與討論:此個案原以為氣切更換後,擁有好的通氣就會改善肺塌陷,但6/9追蹤肺塌陷改善依然有限,且接近全肺塌陷,因此筆者將治療ARDS 的患者中得到的經驗應用於此個案中,將Lateral Position30 度作法增加為90度,在無拍痰器的情況下,加上醫療人員確實執行抽痰暢通呼吸道,讓肺塌陷改善迅速,筆者建議對於PMV合併肺塌陷的患者,根本先查看呼吸道問題,是否有單側肺通氣或是漏氣,解決後,若是依然無法改善可進一步執行姿勢的改變,減少患側受壓,另外還需醫療人員確實執行抽痰暢通呼吸道,才能使肺部改善更迅速,本個案難得非藉由侵入性的支氣管鏡檢查清除痰液,更加肯定呼吸治療師在長期照護上的角色與需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