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66.7
  • 期刊

重建或發明?-台灣歌謠傳統的建立與形象再現

摘要


「台灣歌謠」是人為定義操縱下的論述,因此觀察這套論述如何產製?如何傳播?成為本文首要的課題。簡言之,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標不是台灣歌謠本身,而是它的形象,及其形象的塑造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們將可以看到台灣歌謠如何從大眾文化躍居為國家文化?如何從流行歌曲而「經典化」成為類似民謠的形象?若干作者又如何從沒沒無聞到為之建立塑像、紀念館?從形象傳播到紀念館的塑造,我們可以看到某種一以貫之的敘事權力在運作,由此,我們的觀照點便必須從文本再現與歷史書寫,進而延伸到研究者對台灣歌謠的「政治性」解讀,從中探討權力與知識的糾葛問題。’政治性與知識的關連是文本研究者常常忽視的課題,此處本文並非就「政治正確」來解讀台灣歌謠的政治性,而是就其與政治社會中權力來源的親密性來說台灣歌謠傳統的建立。因此本文將試著將台灣歌謠的發展放置於歷史脈絡中予以理解,讓台灣歌謠歷史形象的變遷與再現的權力輪廓(configuration of power)清晰呈現。 本文藉著顯示台灣歌謠傳統的建構,實際上是要展示在台灣歌謠這一領域中,人們以著怎樣的技術手段,去客觀化主體。藉著這樣的思索,我們希望能面對台灣的多元文化狀況與歷史記憶進行深思,從自己身處時代與歷史的一些趨於定性化的迷失中突圍出來,進而再現歌謠研究的生命活力。

關鍵字

台灣歌謠 歷史敘事 傳統 再現

參考文獻


(1997)。台灣的文學與歷史學術會議論文
失控的世界
失控的世界
失控的世界
被發明的傳統

被引用紀錄


劉兆恩(2013)。臺語流行歌曲社會關懷精神發展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3.0045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