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236.219

摘要


《金剛經》的夢幻詩學乃以「相」為核心概念所建立的詩學。依住聲香色味觸法而生之心,原本是認知之心。心之認知原本是累積符號的活動,所謂博關強記。但《金剛經》之夢幻詩學卻將心的認知提升為心的生產活動,因為詩學本義為生產之學也。心無所住並非禁制與否定,反而基於一股更強大的生命力,即所謂:「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如何由心的累積提升為心的創作,各家思想不同,《金剛經》之夢幻詩學則依靠一種大悲願力,為利益眾生故「說諸相非相,是名諸相。」 真正的覺悟不說諸法斷滅,究竟如來佛具相?還是不具相?「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的句義明顯自相矛盾。揆諸句義,不能簡化為「a=-a & a=a」這樣數學語句中的矛盾。例如「不住相布施」與「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集註》140-1)言「離」而不言「斷滅」,那是因為語言的聚落裡,「住-離」是一對相應的概念,卻又不是唯一相應的組合。所以「如來無所說。」並非意義與表現歸零,而是不可偏執如來所說者為定法。 語言的秩序不是只有數學的邏輯,語言秩序主要反映著人際關係,因為語言是人類這種社會存有的生產活動與產品,因此本文的題旨專論人類語言的市民秩序(l' ordre civil),從人類言語(1a parole)的實際情況與語吉體系(1e langage)的可能情境著眼,觀察是否有某種合乎語法的而又足以啓發理解的權力運作規範。我們努力把人類語言裝備所許可的可能性,與表現意志所要求的意象結合在一起,使語言的秩序與生命的自由意志二者圓融無礙。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