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39.110
  • 期刊
  • OpenAccess

臺灣苦力研究-黑奴、烏鬼、苦力制蛻變

摘要


本文係筆者一系列研究臺灣苦力(咕哩)之一環。筆者區分爲三種類型,第一種荷人苦力制、第二種在地華人苦力幫制、第三種日人殖民地苦力監督、組合制等。本文係論述第一種類型。苦力(咕哩)爲外來語,在臺灣源於荷蘭人、西班牙殖民統治。苦力研究爲全球化命題,但在台灣原無人研究,僅筆者因安平區志人口志以戶籍田調發現此課題。此第一種類型專題研究,首見1996年拙著《安平區志》<人口志>、<產業志>,及拙著<臺灣傳統苦力制度與變遷初探>。筆者赴巴見多,亦荷人統治,三角貿易使用黑奴,台灣亦有黑奴,但也有「烏鬼」一詞,本文旨在釐清臺灣苦力(咕哩)的起源。從黑奴到「烏鬼」制探原,如何以苦力替代。本文方法以田調及文獻爲主,涉及盧梭等不平等命題。本文原創性很高,最大貢獻在於-發掘台灣從原始狀態,進入資本主義過程,需要大量勞動力從非裔黑奴,到華人所稱烏鬼,本文釐清烏鬼人口,其包含荷人一路從非、印度、印尼、到小琉球等沿伸黑奴制於亞洲的強迫勞動制,爲黑奴制亞洲版攻胞胎。荷人治台,逐漸因自由貿易、產業規模增大。勞動力需求增加,勞動力來源-非、印等太遠。荷人轉換勞動力,替代爲契約華工爲主的臺灣苦力(咕哩)。其契約源於西方、華人契約,爲台灣不平等奴僕、奴工、階級起源。不同於烏鬼制爲半強迫勞工制,用華人作頭人,有組織、契約、有報酬(成抽稅)等不同於黑奴、烏鬼制。蛻變爲臺灣苦力(咕哩)制。因華人在國家界限外,淪爲半奴工,在政治、經濟、社會上的不平等。使其產生鄭芝龍(挑夫)郭懷一等回應、抗爭。界限外的鄭氏王朝自食其力,爲挑夫、苦力平反,在西洋現代史第一次終結其殖民統治,爲台灣勞工史、社會衝突的第一頁。

關鍵字

黑奴 烏鬼 苦力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