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9.233.43
  • 期刊

從索緒爾語言學和維根斯坦後期哲學看政治學方法論的「轉向」契機

Reflecting the Methodological Predicaments in Political Sc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ost-Positivism and Discourse Language

摘要


1970年代前後,西方曾有許多重大的學術知識「轉向」,旨在批判或修改邏輯實證論的基本結構。政治學界沒有抓好這個重要的轉折,故陷入方法論的困境,而無法調節學門內各領域的關連,形成「分桌吃飯」的局面。這個危機在冷戰驟然結束之時爆發,形成國關內部現實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大論戰,其後又形成2001年美國「政治學的改造運動」。然而,都未能有效地化解政治學內部長年積壓的矛盾。本文認為,索緒爾開啟的現代語言學概念,以及維根斯坦科學哲學後期的逆轉,共同奠定了一道更寬廣的轉向路徑,有助於政治科學擺脫困境、變得更完整周全。

並列摘要


According to the language concepts defined by Ferdinand De Saussure and the late philosophy created by Ludwig Wittgenstein,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point out a possible "turn" that may render the study of politics "an ecumenical science of politics" upheld by Gregory Kasza in the Perestroika movement of the discipline in 2001.

參考文獻


Sokolowski, Robert(索柯羅斯基‧羅伯),現象學十四講,李維倫譯(臺北:時報,2004 年)。
苑舉正,「維根斯坦哲學對後實證科學哲學」,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45 卷(2004年),頁427~454。
洪永泰、徐振國,「從『論述分析』到『文本內容分析』:政治文本中語碼和數碼的雙重奏」,《且讓河水犯井水:政治學方法論的檢討》研討會,2005 年5 月14-15 日在中國文化大學和平東路城區部舉辦。
徐振國,「試探黃一農以大數據考證《紅樓夢》的研究方法」,韓中FTA 和語言文化交流的展望,韓國中國語言文化研究會、首爾孔子學院、東國大學慶州分校主辦,2016 年。
徐振國,「內容及文本內容分析」,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二版),瞿海源等人編著(臺北:東華書局,2015 年),第9 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