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74.168
  • 期刊

發展不同行動功能高齡者之運動模式研究成果概述

Overview of the "Exercise Models for Elders with Various Mobility Levels" Research Project

摘要


背景與目的:高齡者因各類疾病所致後遺症,常造成行動能力障礙,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且由於運動技能不足及行動能力受限,對從事運動容易感到疲累,常會造成惡性循環,而限制其開始及持續運動。本研究旨在針對不同行動功能高齡者,研發合宜運動模式,並驗證介入成效。方法:運用de Morton Mobility Index (DEMMI)量表將個案之行動功能分為三級:正常行動組(第一級)、輕中度行動困難組(第二級),及重度行動困難組(第三級);再依收案單位、採準實驗介入方式分配為介入組與對照組。各層級介入皆包含衛教、運動(含心肺耐力、肌力、平衡與伸展)、生活功能增能等元素;介入時間共16週,每週2次,每次40~60分鐘,視參與者進步狀況每2~4週調整難度或與強度。結果:自北中南三地區社區或機構總共蒐集464位長者,包括第一級193位(介入119、對照74)、第二級122位(介入57、對照65)、第三級146位(介入72、對照77)。其中男性220位(47.4%)、女性244位(52.6%);全體平均年齡78.3 ± 8.3歲。整體而言,介入組在30秒屈臂測試、30秒坐站次數、站姿功能性前伸、坐姿功能性側伸、3公尺起走、開眼單腳站、坐姿2分鐘踏步、兩腳前後直線站(tandem stand)、膝伸直肌力,及老人憂鬱量表(GDS)等功能指標之改善幅度顯著優於對照組。當區分三個功能層級各別分析時,發現第一級之運動介入效果最明顯,而第二、三級之介入成效則不如預期;女性介入成效明顯優於男性。本研究並首度驗證運動介入對於逆轉衰弱狀態的效果,尤其是對於女性以及65~74歲高齡者其逆轉效果更為彰顯。結論:運動介入有助於提升部分高齡者之身體功能或減緩退化,且能逆轉衰弱。臨床意義:不同行動功能高齡者有其不同活動需求與目標,針對運動介入成效不彰老年族群,宜再探究其原因並檢討修正運動介入模式。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