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41.214
  • 期刊

【論文摘要】超音波治療對上斜方肌激痛點之立即療效-疼痛閥值及肌電訊號之分析

【論文摘要】The Immediate Effects of Therapeutic Ultrasound on Trigger Point in Upper Trapezius Muscles-Pain Threshold and EMG Analysis

摘要


背景與目的:肌筋膜激痛點(myofascial trigger point)是一個現代社會十分普遍的症狀,上斜方肌又是常見會有肌筋膜激痛點的肌肉。本實驗目的為探討超音波治療對上斜方肌激痛點之立即療效,療效評估包括疼痛閥值及肌肉活化情形。相較於過去探討治療對於肌肉激痛點的療效大多使用疼痛閥值作為療效指標,本實驗同時利用轉折振幅分析(turns-amplitude analysis)分析表面肌電訊號以瞭解肌肉活化的情形,藉此瞭解治療是否能改善激痛點對肌肉出力模式所造成的影響。方法:目前前驅實驗共收了六位有上斜方肌激痛點受試者,使用1 MHz、1 W/cm^2、連續波之超音波在上斜方肌激痛點處治療五分鐘。在治療前及治療後立即測量疼痛閥值(痛覺壓力計)及表面肌電圖之訊號。肌電圖貼片沿著肌肉纖維走向貼在上斜方肌激痛點上。接著會請受試者做出聳肩的動作,並請受試者盡最大力維持這個姿勢抵抗測驗人員從肩膀給的下壓力量,共做三次。肌電訊號放大500倍。轉折數(turns)為平均一秒內電位差超過100 μV的數量。轉折振幅(mean amplitude)為平均的轉折振幅大小,本實驗採用最大5%的平均振幅來標準化。結果:疼痛閥值在治療後平均上升9.4% ± 17.9%,效應值(effect size)為0.52(介於中等效應到大效應之間);轉折振幅在治療後平均上升3.3% ± 8.4%,效應值為0.39(介於小效應到中等效應之間);轉折數在治療後則是下降4.2% ± 6.1%,效應值為0.69(介於中等效應到大效應之間);轉折振幅/轉折數比值在治療後上升7.9% ± 13.8%,效應值為0.57(介於中等效應到大效應之間)。結論:治療後疼痛閥值會提升,而肌電訊號分析結果指出肌肉活化情形有上升的趨勢。過去研究觀察肌肉病變之肌電訊號發現轉折數上升及轉折振幅/轉折數比值下降,而本實驗治療完後則是使轉折數下降及轉折振幅/轉折數比值上升,顯示治療完後肌肉功能有所改善。臨床意義:超音波治療對上斜方肌激痛點在疼痛及肌肉活化方面皆有立即療效。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莊宜達、陳文甲、謝昌曄、陳姷潤、莊濱鴻、邱炳坤(2020)。中學運動員屈光異常之調節對頭頸部肌肉緊張的影響運動教練科學(59),29-35。https://doi.org/10.6194/SCS.202009_(59).0003
莊宜達、陳文甲、莊濱鴻、邱炳坤(2019)。運動員屈光異常之調節對頭頸部肌肉緊張的影響運動教練科學(56),29-37。https://doi.org/10.6194/SCS.201912_(56).000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