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50.83
  • 期刊

【論文摘要】合併病理性肥胖與擴張型心肌病變心臟衰竭病患之運動治療介入成效:個案報告

【論文摘要】Exercise Therapy for a Patient With Obesity and Dilated Cardiomyopathy Related Heart Failure: A Case Report

摘要


背景與目的:嚴重肥胖(body mass index,BMI>40 kg/m^2)會直接導致心臟衰竭,此類患者會有血液動力學、心臟形態學、左心室收縮功能異常與心肌病變。肥胖悖論(obesity paradox)中發現肥胖雖會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但在心臟衰竭患者中,肥胖族群卻相對健康體重的族群死亡率下降33%。文獻回顧中發現BMI與身體組成的差別是造成預後差異的關鍵,文中建議治療目標應放在控制體重、增加淨體重(lean mass)並提升心肺適能。方法:個案為32歲男性,患有病理性肥胖(2018年1月BMI為54.9 kg/m^2),自行運動減重的過程中,發現有呼吸困難的現象。7月5日因休息時嚴重呼吸窘迫送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變合併心臟衰竭(左心室射出功率為23.1%),出院後加入急性後期整合照顧心衰竭計畫。7月26日開始1週2次物理治療門診心臟復健。個案主訴體能較差,工作場域須有上下樓梯與搬50~75 kg重物之需求,且無法於戶外騎自行車。8月6日運動測試顯示最大攝氧量為15.0 mL/kg/min,最大運動強度159W,為正常值之44.9%。病人休息心跳為79 bpm,血壓為121/85 mmHg,體重為148.2 kg,腰圍為142 cm,BMI為43.1 kg/m^2,6 min行走測試距離為507 m(正常值之76%)。評估病人屬於高危險群之心臟衰竭病人。治療計畫前18次之訓練強度為目標心跳達106~126 bpm(40~60%heart rate reserve[HRR]),包含各15 min的腳踏車(100W)、跑步機(5.4 kph+1%)訓練與阻力訓練(seat row, pull down, and knee extension);後18次之訓練強度定為目標心跳達136~154 bpm(60~80% HRR),腳踏車阻力增至145W、跑步機增加至6 kph+2%與阻力訓練,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均在11~13之間。同時個案也積極配合急性後期整合照顧心衰竭計畫所提供之飲食控制與藥物治療。結果:11月28日,病患6 min行走測試距離增加至607 m(正常值之88%),最大攝氧量達18.9 mL/kg/min。左心室射出功率增為59.3%(10月26日),體重減至138.2 kg,腰圍減為119 cm,BMI為40.5 kg/m^2。病人工作表現提升,日常休閒活動也趨於正常,可連續於戶外騎腳踏車運動1 h。結論:為期5個月之中高等強度(40~80%HRR)心臟復健訓練可提升肥胖心臟衰竭病人之心肺適能。臨床意義:肥胖的心臟衰竭個案在進行飲食、藥物與運動介入之急性後期整合照顧心衰竭計畫後,可以在監控心跳節律下,透過心臟復健,提升其心肺適能,增加工作表現與日常生活功能。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