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4.181
  • 期刊

【論文摘要】中間範圍收縮分率心衰竭患者執行間歇性高強度心肺運動介入之效果:個案報告

【論文摘要】The Effects of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on a Patient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 A Case Report

摘要


背景與目的: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HF)主要以藥物控制與運動訓練來減少發病率、減緩症狀,以增加生活品質與功能性活動能力。過去有文獻指出HF病人執行高強度間歇運動訓練其最大攝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_2max)相較於中等強度連續性運動有顯著較好的結果,但兩種運動模式對於肺換氣效率 (ventilation/carbon dioxide production,VE/VCO_2 slope)與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QoL)的效果無顯著差異。於歐洲心臟醫學會在2016年提出「中間範圍收縮分率心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族群,其左心室收縮分率在41~49%,約占HF中8~20%,此族群的特徵較分歧,其死亡率介於低收縮分率心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族群與正常收縮分率心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族群之間,其共病症與HFpEF族群相似,然而運動能力與訓練方式,HFmrEF族群的結果較為分歧。方法:以美國物理治療學會建議之「個案處理模式(patient/client management model,CMM)」,進行個案評估、介入與成效評量。本文個案為39歲男性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變之HF,左心室收縮分率為43.5%,6分鐘行走測試達658 m(正常值的94.8%),VE/VCO_2 slope為24.87,為HFmrEF病人,個案期待能恢復籃球運動,減少跑步時的費力感,能增加社交活動參與,故以HF病人使用的高強度間歇運動訓練原則,來提升其心肺耐力及生活品質。結果:進行為期9週共18次,每次30 min腳踏車與跑步機之高強度間歇運動訓練,強度則依症狀限制最大運動測試結果訂定目標心率分別為低強度40%及高強度80%之心率儲備量,以3 min低強度及3 min高強度為一回,共4回,前後各有3 min的暖身及緩和運動。個案心肺耐力部分之症狀限制最大運動負荷從6.0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 of task,MET)(正常值的67%)進步至7.1MET(正常值的79.5%);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由26.6 kg/m^2降至25.8 kg/m^2;生活品質量表(Short Form-36,SF-36)中生理分項由62.3分進步至66.5分,心理分項由65.3分增加到74.6分,較有顯著提升的部分為運動耐受度、身體疼痛及社交活動參與。結論:個案於9週心肺運動介入後,在心肺耐力、身體基本測量及生活品質方面皆有成效,且個案主訴在跑步費力感有減少,目前可以從事非競賽型籃球運動。臨床意義:利用CMM分析問題,依實證醫學以高強度間歇運動訓練設定心肺運動介入計畫,可增進HFmrEF病人之心肺耐力並提升生活品質。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