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213.75.78
  • 期刊

【論文摘要】操控電動輪椅介入對於學齡前腦性麻痺兒童之成效:個案報告

【論文摘要】The Effects of Powered Wheelchair Driving Intervention for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 Case Report

摘要


背景與目的:肢體障礙兒童常因為受限於自身的動作控制能力,而無法達到有效的獨立移行、同儕互動與社會參與,並且也受到家庭對於肢體障礙兒童未來行走的高度期望、經費補助有限,以及進行電動輪椅介入的治療師仍占少數的緣由,導致兒童只能夠仰賴其他人的協助才能夠獨立移行。然而具備2歲以上認知能力者,是能夠安全的操控電動輪椅,此外使用電動輪椅更可以促進多領域的能力,包含獨立移行、社會互動、主動探索環境,甚至自主動作控制。因此,本篇個案報告探討使用電動輪椅在學齡前肢體障礙兒童的訓練成效。方法:個案為1位5歲4個月大的女生,出生屬於極低體重早產兒,診斷為腦性麻痺,認知能力與同齡相仿,粗大動作功能分類為第四級,徒手能力分類為第二級。個案於2018年10月開始接受電動輪椅擺位與零件的適配調整,同時進行每週1次0.5 h的電動輪椅介入,由固定的物理和職能治療師提供訓練,並且於訓練過後治療師會共同討論修改電動輪椅配件或介入的方向,總計為期3個月。期間調整個案於電動輪椅上的擺位、骨盆與小腿固定帶,更換電動輪椅上搖桿位置、搖桿改成球型控制,以及無搖桿側加裝握把穩定,而介入策略則依序由基本操控技巧,首先強調開關電源、持續操控搖桿與向前開直線的練習,接著在結構化環境中訓練,於無人的教室或走廊上增加開直線的距離與迴轉的操控,最後進展到非結構化的環境中,在治療師的監督下能從班級教室轉換到下一間上課教室。結果:在經過3個月的電動輪椅介入與治療師間的合作討論後,利用Powered Mobility Program(PMP)評量表中基礎移行技巧項目,評估個案使用電動輪椅的前後測成效表現,該項目共有17題,評分從0至5分,結果顯示總分從一開始的43分進步到78分,另外於具體表現,個案可以在監督下使用電動輪椅完成走直線過走廊、繞過障礙物、轉彎,以及進出寬95 cm的大門口。結論:本文顯示在經過跨專業團隊討論與合作,進行3個月的電動輪椅適配與介入練習,個案於操控電動輪椅的精熟度上有相當大的進展,並且個案於監督下使用電動輪椅的移行能力是具備功能性。臨床意義:透過跨專業團隊及早對學前肢體障礙兒童進行使用電動輪椅的訓練,能夠提升其操控電動輪椅的能力,進而達到功能性的移行成效,故若能將操控電動輪椅介入模式作為早期療育人員進行訓練移行的選項之一,便能減少肢體障礙兒童只能仰賴他人協助移動的困境。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