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200.191.146
  • 期刊

【論文摘要】體外震波治療腓腸肌肌激痛點改善夜間腿抽筋引起的不適症

【論文摘要】Effectiveness of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at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of Gastrocnemius in Patients With Nocturnal Leg Cramps

摘要


背景與目的:夜間腿抽筋(nocturnal leg cramps)常被描述是一種會在夜間突然且不自主肌肉收縮的症狀,患者常因大腿、小腿及足部所產生的抽筋疼痛及緊繃不適感而打斷睡眠,影響其睡眠品質。夜間腿抽筋的致病機轉尚未明確,一般認為與下運動神經元的高張、夜間躺臥的姿勢、腿部肌肉疲乏、神經失能或損傷及代謝異常有關連。非藥物治療主要以牽拉運動、按摩或熱敷為主,但治療效果有限且尚未有定論。研究已證實腓腸肌肌激痛點(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注射治療對於夜間腿抽筋的治療是有效的。因此,夜間腿抽筋可能與肌激痛點有相關性。體外震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已廣泛被運用為治療肌激痛點的儀器之一,可以改善疼痛。因此,本篇主要利用體外震波治療腓腸肌肌激痛點,期改善夜間腿抽筋患者之不適狀況。方法:徵招近兩週內發生四次以上夜間腿抽筋且無先天性下肢骨骼肌肉疾病及接受過下肢或腰椎手術的患者。將患者分成:(1)治療組:體外震波加上常規物理治療,及(2)對照組:只有常規物理治療。兩組均接受兩週治療及兩週追蹤。每週及每次治療前後分別以:夜間腿抽筋發生頻率、視覺類比量表、抽筋時間長短、小腿腓腸肌的壓力疼痛閥值、肌張力、膝和踝關節的活動角度以及睡眠品質問卷進行成效評估。結果:統計顯示,接受兩週共六次體外震波治療後,患者的抽筋發生頻率(平均差異值:-3.00±2.45次)、視覺類比量表(平均差異值:-2.40±2.12cm)、抽筋時間長短(平均差異值:-4.44±2.97分鐘)、小腿腓腸肌的壓力疼痛閥值(平均差異值:3.34±0.80lb)、肌張力硬度值(平均差異值:-145.88±118.05N/m)以及踝關節背屈角度(平均差異值:8.00±4.19°)皆明顯獲得改善(p<0.05)。結論:體外震波針對小腿肌激痛點進行治療,可以改善夜間腿抽筋患者的疼痛閾值、肌肉硬度、關節角度、抽筋發生頻率及抽筋時間長短。臨床意義:針對夜間腿抽筋患者,可以治療腿部肌激痛點,作為治療策略之一。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