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17.128
  • 期刊

俄蘇文學在中國:由翻譯統計探政治與文藝的角力與權力

Internalizing Russia after the May Fourth China: Russian-Soviet Trans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摘要


本文以二十世紀俄蘇文學在中國大陸近八十年出版翻譯的統計為基礎,探索五四運動過後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面向與趨勢。循此脈絡,進而勘探政治與文藝之間的角力;他們如何相互影響或干預,而最終使文藝成為黨國政治服務的一項工具。當中,俄蘇文學翻譯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本文將俄蘇文學的中文翻譯出版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趨勢綜合來看,主要分為四個歷史時期。第一個時期從五四運動到中共建國,聚焦於「英特納雄耐爾」的文藝實踐;第二個時期為毛澤東時期的史達林主義,闡述中共如何吸收並再現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第三為後史達林主義的毛澤東主義,論證文化大革命時期官方與地下文學依然無法擺脫現實主義小說的籠罩;最後則為後毛澤東主義的鄧小平改革開放時期,指出翻譯文學雖趨於多元,但仍在向蘇聯學習的範圍與官方監視之下發展的吊詭現象。綜合上述歷史時期之概觀,本文得以結論,中、蘇政治環境與領導人意志無一不牽動和限制中國現當代文藝各種可能的發展路線。同時,「以俄為師」的現實主義主流及其故事的話語霸權,不僅是被錨定的現代性,更在於如此文藝遺產是否得以國家獎項的名義被合法地代代繼承。

並列摘要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Russian-Soviet and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Chinese May Fourth New Literature Movement to the end of last century,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certain narrative techniques, themes and literary trends from Russian-Soviet literature on Chinese prose. Particular attention will be paid to the inspiration from Russian and Soviet literature on Chinese writers and their works,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chang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literatures, and the dominance of the Chinese writers who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from 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譯,《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2007 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研究所魯迅研究室編,《魯迅與中外文化的比較研究》,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86。
戈寶權,《中外文學因緣-戈寶權比較文學論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年。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收入《毛澤東選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 年。
王智量等著,《俄國文學與中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 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