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5.239
  • 學位論文

全身性振動介入對阻力運動期能量消耗之影響

HASH(0xf03ead0)

指導教授 : 吳柏翰

摘要


目的:在探討全身性振動介入對阻力運動期能量消耗之影響。方法:以8名健康男性大學生為參與者,實驗前皆填寫同意書並測試最大肌力測驗,隨後以重複量數對抗平衡次序將8名受試者分配至振動搭配阻力運動組 (REV, n=8) 與阻力運動組 (RE, n=8)。全身性振動刺激強度為(振頻:30Hz;振幅:1.5mm),阻力運動課程為:75%1RM強度,10次反覆次數的3組直立式划船、3組半蹲舉2個動作;組間休息時間2分鐘。以相依樣本二因子(振動刺激×時間)變異數分析 (ANOVA) 分析振動刺激介入對阻力運動期能量消耗、攝氧量 (VO2)、換氣量 (ventilation volume, VE)、呼吸交換率 (respiratory exchange, RER) 是否有顯著差異,以LSD法進行事後考驗,顯著水準為α=.05。結果:REV組在運動中與運動恢復期0-30分、30-60分的能量消耗及VO2顯著高於RE組,而RE組在運動恢復期0-30分、30-60分的RER顯著高於REV組,VE則兩組無顯著差異。在運動時間對於能量消耗與VO2的影響,在RE組與REV組運動中顯著高於運動後恢復期,在對VE與RER影響上兩組皆是運動中>運動後恢復期0-30分>30-60分。結論:全身性振動介入後對阻力運動期,在運動中攝氧量顯著高於僅從事阻力運動,且持續至運動後1小時,表示WBV可以增加能量消耗及EPOC,且運動後恢復期的能量消耗以脂肪為主。

關鍵字

振動訓練 阻力訓練 攝氧量

並列摘要


HASH(0xf046880)

參考文獻


吳韋廷(2007)。延遲性肌肉痠痛。臺北市醫師公會會刊,51(2),14-17。
陳俊龍、吳柏翰(2012)。振動刺激介入對緩和延遲性肌肉痠痛之影響。運動與健康研究,1(2),1-12。
吳柏翰、葉乃菁、吳家慶(2011)。全身性振動伸展對減緩離心運動後延遲性肌肉酸痛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13(4),470- 478。
Bakhtiary, A. H., Safavi -Farokhi, Z., & Aminian-Far, A. (2007). Influence of vibration on delayed onset of muscle soreness following eccentric exercise.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41(3), 145-148.
吳柏翰、葉乃菁、林正常(2010)。全身性振動伸展訓練對女性高齡者關節活動度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12 (3),88-97 。

被引用紀錄


蘇芳禾(2011)。中國歷史景點開發的壟斷與商品化:以陝西省曲江集團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1.00656
卓昀姿(2012)。當藝術遇上戲劇 《瑰寶1949》中的文化符碼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2.00009
蘇致亨(2015)。重寫臺語電影史:黑白底片、彩色技術轉型和黨國文化治理〔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285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