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09.5
  • 期刊

【論文摘要】計劃性拔管失敗病人使用非侵襲性呼吸器之臨床效益

【論文摘要】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using a noninvasive respirator in patients with planned extubation failure

摘要


前言:依據衛生福利部(2016)最新統計資料指出,台灣每年因呼吸器脫離拔除氣管內管後會面臨到拔管失敗而需重新插管或死亡風險的病人約有40%。臨床中醫師會依據專家意見,在計劃性拔管失敗病人選用非侵襲性呼吸器(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來改善呼吸衰竭並避免再插管,目前計劃性拔管失敗病人使用NIV之臨床效益不明確且並非適用每位病人,因此若能有相關資料進一步釐清佐證將更有助於治療選項以達事半功倍之效。根據Preecha 等人(2016)研究發現,當拔管失敗病人使用NIV後需要再插管患者大多數具有高風險特徵,其中包括高齡、心肺疾病等共病症者,一旦決策錯誤將導致患者加護病房停留天數和死亡率增加,且具有顯著差異p<0.05。因此特提出此計畫,想了解計劃性拔管失敗病人使用非侵襲性呼吸器的成效,協助本院醫療照護團隊當面臨抉擇治療的選項時,能有更佳臨床參考決策。研究方法:以某醫學中心成人重症加護病房病人,氣管內插管大於24小時為研究對象,參考文獻資料推及臨床應用,並擬訂研究架構,選擇計劃性拔管失敗病人依醫囑使用NIV治療者做為收案對象,收集資料包括病人基本屬性、疾病特性、介入NIV時間、原因和拔管前是否通過呼吸器脫離依據參數等,分析比較病人使用NIV成功脫離與失敗再插管兩組在臨床治療成效是否有所差異;收集資料以excel建檔,使用SPSS23.0版進行資料統計分析,當p<0.05時即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結果發現:在18個月中共收案185位計劃性拔管失敗病人,研究樣本中有85位病人依醫囑使用NIV治療,其中7位因拒絕再插管故排除收案,最後納入樣本共有78位(42%)因計劃性拔管失敗而使用NIV治療患者;其中因NIV使用而成功脫離組48位,NIV失敗再插管組30位;基本資料中:男/女比例分別為48.7%/51.3%、平均年齡72±12 / 68.5±17歲,因使用NIV失敗再次插管比率有38.46%;統計資料發現兩組病人於年齡、有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診斷肺炎、急性肺水腫等共病症之基本屬性無顯著差異;然而,拔管後啟動NIV時間在NIV失敗組中較高(如表一);另一方面,介入NIV的原因發現低血氧、高碳酸性呼吸衰竭及呼吸道阻塞在兩組間有顯著差異且p<0.05(如表二);在加護病房停留天數而言,則無顯著差異,至於NIV失敗再插管組的住院天數和死亡率則明顯高於NIV成功脫離患者p<0.05,達統計上顯著差異(如表三)。結論與建議:2015年,Bajaj等人指出,計劃性拔管失敗病人使用NIV與氧氣治療相比較,使用NIV優勢較能改善呼吸窘迫症狀、減少住院天數、死亡率及再插管率等,p<0.05達統計上顯著差異;但是NIV不建議常規作為拔管失敗的呼吸治療儀器設備,以避免延誤再插管時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其間的利與弊僅一線之隔。臨床中發現,在本研究顯示計劃性拔管失敗病人臨床會使用NIV以避免再度插管,當病人於拔管後出現低血氧、高碳酸血症或呼吸道阻塞情形,選擇NIV輔助換氣有短期的益處,但仍有三分之一病人(38.46%)發生再度插管,對呼吸器脫離率提升、住院天數及死亡率降低上仍有重要影響的證據,希望藉此結果可提供醫療團隊與家屬參考,倘若當病人拔管後失敗且面臨病危孱弱時,可作決擇NIV是否為列入考量因素中,使病人獲得最佳的照顧;因此關於計劃性拔管失敗病人何時是介入NIV的最佳時機,值得進一步探討,待收集更多樣本後希望發展合理protocol有助提升臨床決策與療效嘉惠更多病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