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202.224
  • 學位論文

原生闊葉樹種於收回竹林果園等復育造林之先驅性研究

Study on Native Broadleaf Species Applied to Reforestation

指導教授 : 林增毅

摘要


隨著全球經濟型態轉變或是土地經營管理不當,導致許多農地退化而荒廢。為增進這些土地利用率及提升生物多樣性,多以造林來建立植群,藉由管理植群以減少表土流失、增加生物多樣性及創造碳匯量,並且對於退化土地利用植群結構改變其土壤組成及微氣候。 本研究為探討臺灣原生闊葉樹種應用於復舊造林地之生長潛力,於東勢林管處、臺大實驗林及南投林管處進行調查,針對高海拔果園、中海拔竹林、低海拔茶園、檳榔園、果園回收進行復舊造林,且已達六年生之地區做抽樣調查。藉由數據統計出樹種組成比率、胸高斷面積比率、height to diameter ratio (HDR)、crown ratio (CR)通過one-way ANOVA、 Tukey’s test分析及建立胸高直徑與樹高、樹冠幅之趨勢可了解在三區域內各自栽植之樹種趨勢及林分特徵,探討可能的樹種間交互作用及其對過去的土地利用型態的適應性,並透過栽植之同一樹種能夠推測這三個區域之地力情況,探討樹種對於不同土地利用型態的適宜性和適應性。 結果顯示在東勢處高海拔果園復舊造林地,以烏心石(Michelia compressa)為優勢樹種。臺大實驗林中海拔竹林內,以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青剛櫟(Cyclobalanopsis glauca)及臺灣櫸(Zelkova serrata)為主要優勢的樹種,且在鬱閉樣區內之林木有著重於高生長的現象。南投林管處三種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樣區中,所栽植之林木生長狀態、活力佳,以栽植於茶園之光臘樹(Fraxinus griffithii)生長狀態、活力最佳、穩定性最高。以三區域栽植之臺灣櫸,兩區域栽植之光臘樹、青剛櫟探討不同土地利用型態的適宜性和適應性,可發現以南投處低海拔地區栽植之闊葉樹種生長活力及對土地的適應性最為良好。

關鍵字

闊葉樹種 復舊造林 生長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Broadleaf species Reforestation Growth

參考文獻


賴文龍 (2011) 果園土壤及葉片營養診斷之現況。台中區農業改良場100年專題 討論專集。
賴文龍 (2000) 果園土壤管理。合理化施肥技術 44:33-38。
陳書憲、蔡佳彬、劉瓊霦 (2011) 不同光度處理對臺灣三種原生闊葉樹苗木碳水化 合物累積和分配的影響。林業研究季刊 33(1):65-76。
林國銓、杜清澤、黃菊美 (2009) 台東地區相思樹與楓香兩人工林碳累積量。林業研究季刊 31(3):55-68。
洪富文、程煒兒、陳正豐 (1996) 六年生臺灣櫸與臺灣赤楊混合人工林的生長與相 關的土壤性質。臺灣林業科學 11(1):103-10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