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4.224.124.217
  • 學位論文

中央行政體系中政務官與事務官關係之政經分析,1950-2006

A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nalysis of relations between government-appointed civil servants and administrative civil servants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rom 1950 to 2006

指導教授 : 蕭全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政務官與事務官關係的每個特徵,都是在政府完成繁複又細緻的政策與治理過程中突出;由於鑲嵌於國家機關,兩者主體的關係建立,交錯進行於「民主化」與「官僚化」兩大面向:一方面,民主化是國家機關因人民需要而存在,因此,不容私人獨佔,且須通過憲政體制,以保障人民利益,並由此發展出代議政治,成為民主政治最重要的象徵;另方面,官僚化則是資本主義合理性的經濟組織在政治面的呈現,政治組織因而被要求政策須符合可理性計算的原則,而每個官僚組織亦須制訂一定程序的規則與績效考核標準,以形式的合理性為其特徵(葉啟政等,1999:44-45)。 進一步看,這種構造合理的關連,繫於政務官被賦予有利的地位去實現政府領導角色,參與並決定國家重大政策,但因為個人無法獨力成事,須藉由職業性的事務官發揮其專業,協助政務官建立政府的效率與品質;這使得兩者在一個稱之為「管理」的過程中,彼此有了密切的人事互動。 對世界上任一國家的兩者發展,在國內政經權力系統的發展動力,和政府所承受的外在政經變遷壓力,是至關重要下,過去百餘年間,民主化與官僚化新動向,使兩者在人事面或政策面接觸的關鍵因素重要事項浮上臺面,隱含著政府必須以新的方式相互結合政務官與事務官,發展出清晰廣闊的新興適應型態,為兩者重新定位出在當代結構下相適應的合理關係。 然而,當人們企圖從事描繪與解讀出現階段兩者活動的特質與問題關鍵時,值得一問的是,對很長一段時間威權統治曾經是台灣的模型,包括背後為維繫一個中國政策所採取的政府型態等,在與過去若干特殊脈絡有切不斷的關連下,是如何影響當代兩者的形成?又從政府的角度而言,一種良好的體制結構是能與內外政經合理化方向配合,對現階段台灣的兩者關係而言,要如何才能在這樣一個新局面中,儘速適應國內變化,並在國際競爭中迎頭趕上? 本文試圖以較大的整合度,對於台灣自己本土發展的問題,重新以整體政經變遷來認識兩者交織於其中的影響。嘗試於其中順理出一脈絡,解釋兩者關係的因果演變,捕捉其中複雜的變化,並以此聯繫出有助於台灣現狀到未來的可行建議方向。

關鍵字

政務官 事務官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方瓊瑤,2005,《社區總體營造的政治經濟分析,1965-2005》,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進慶,1992,《台灣戰後經濟分析》,人間出版社。
羅致政,2005,〈2000年政黨輪替後的臺灣政治〉,《台灣民主季刊》,2:1,頁167-175。
鄭敦仁,2004,〈民主臺灣之政黨:比較觀點〉,《台灣民主季刊》,1:1,頁27-40。
朱雲漢,2004,〈臺灣民主發展的困境與挑戰〉,《台灣民主季刊》1:1頁143-162。

被引用紀錄


黃毓茹(2013)。我,就是台灣人……─陳水扁外省籍幕僚的國家認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1801201315271700

延伸閱讀